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心理学饿猫迷笼实验(心理学的猿猴实验)

时间:2023-11-20 19:00:55 阅读:676 作者:恶魔妹妹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也是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曾经以猫为实验对象,进行过饿猫迷笼实验。

心理学饿猫迷笼实验(心理学的猿猴实验)-第1张

桑代克精心设置了一个“迷笼”装置——在一个笼子里安装了三种机关,分别是踏板、抓绳和按钮。之后,他将一只饥饿的小猫关进笼子,并将一条鲜鱼放在笼外,小猫只要触发笼中的任何一种机关,就可以逃出笼子,吃到鲜鱼。

在第一次实验中,小猫对于完全陌生的环境十分害怕,它在笼中疯狂地乱爬乱撞,不时发出惊叫声。在这个过程中,它的爪子碰到了一种机关,笼门打开,它饶幸逃了出去。

桑代克让小猫休息了一会儿,又把它放进迷笼中。这次,小猫不像第一次实验时那么惊慌,它在笼中到处尝试,终于触到了机关,打开了笼子。

心理学饿猫迷笼实验(心理学的猿猴实验)-第2张

此后,桑代克重复做了多次实验,每次都记录下小猫成功逃出笼子所用的时间。他发现小猫表现得越来越熟练,无效行为越来越少。在最后一次实验中,小猫甚至没有丝毫犹豫,就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开了门。

桑代克由此得出结论,动物的学习是一种渐进的“试错”过程,就像笼中的小猫在一次次尝试后,会记住正确的刺激动作(如按按钮、踩踏板等),并能够将其和“笼门开启”建立起稳固的联系,这就是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

心理学饿猫迷笼实验(心理学的猿猴实验)-第3张

基于此,桑代克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

一是准备律。即学习者应当做好足够的准备,如对学习内容产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并做好必要的素养和能力准备。

二是练习律。想要强化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就要进行不断的练习。若是长期不练习,这种联结就会逐渐减弱。

三是效果律。刺激引起的反应若是能让人感到满足,即获得满意的效果,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就会更加牢固。反之,若是人对效果不满意,觉得不快乐,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就会减弱。

心理学饿猫迷笼实验(心理学的猿猴实验)-第4张

这三条学习定律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还是有启发意义的,它们提醒我们要注意激发学习动机,并经常练习,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