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隆平稻作公园两米(隆平稻作公园在什么地方)

时间:2023-11-22 01:07:14 阅读:228 作者:顾怀旧情

央广网北京9月5日消息(记者韩雪莹 尧遥)近日,湖南长沙隆平稻作公园的工作人员展示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植株两米多高的巨型稻进入成熟期,将在两周后开始收获。不少网友感叹,这么美好的画面,不正是袁隆平老人生前的心愿——“禾下乘凉梦”的真实写照吗?

“巨型稻”为何能长得如此又高又壮?它的口味如何,种植前景怎样?总台记者专访巨型稻研发者——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夏新界,听他讲述又高产又好吃的巨型稻是如何实现“禾下乘凉梦”的。

隆平稻作公园工作人员杨晓艳说:“在我们隆平稻作公园里,栽种了近十亩的巨型稻。五月份播的种,九月份到现在已经开始齐穗了。巨型稻最高的高度2.2米,即将进入成熟期。袁老生前有一个梦,就是'禾下乘凉梦',我们以此方式向袁老致敬……”

隆平稻作公园两米(隆平稻作公园在什么地方)-第1张

(央广网发 隆平稻作公园供图)

视频中,几位农业人员站在稻田中举起手臂,稻穗高过了她们的手指。“巨人”般生长的水稻让网友大呼惊叹,而他的研发者——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作物耐逆境分子生态学研究中心主任夏新界却相当“淡定”,这批巨型稻的长势很符合他的预期。巨型稻有哪些过“稻”之处?

夏新界介绍:“‘巨型稻’顾名思义,个高体大、根深叶茂、高产优质、籽黄叶绿。它的秸秆可以做上等的青贮饲料,个高体大的特征适合发展‘禾下经济’,水稻下养青蛙、养鱼、养虾、养鸭、养鸡都可以,稻田种养结合生态农业。它的产量高,可以达到亩产1000公斤以上,生命力顽强,水田里可以生长得很好,旱地里也可以生长得很好,它还耐盐碱,在海边滩涂可以抗海水。巨型稻哪怕粗放种植,都会长得很好。到了后期,稻田里也不用拔草,杂草长不过它,所以它又可以降低种植成本。”

不少人认为巨型稻长得高大,肯定需要良好的水肥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实则相反。夏新界告诉记者,今年南方多地高温干旱,但试点种植的巨型稻如期扛过了这一关,亩产量最低不低于七八百斤,最高甚至达到了两千斤。夏新界解释,巨型稻“好养活”得益于它强大发达的根系。

“巨型稻根系的干重是普通水稻的2-3倍甚至3-4倍。普通水稻一般扎在泥土里大概15-20公分、不超过30公分深,巨型稻可以扎下去60-70公分深,所以它会汲取更深的水分、养分。”夏新界说。

据了解,在施肥的时候,普通水稻因为渗漏、外流等各种因素,对肥分的利用率仅为50%左右,而巨型稻受益于根系发达,对肥分的利用率能达到70%以上。

作为超级水稻的一种,巨型稻的产量自然最受关注,测产结果显示,巨型稻的亩产在800公斤-1000公斤,超越普通水稻20-30%。巨型稻此前也在全国多个地区做过试种,除了不耐严寒,其他的自然条件几乎都能适应。或许又有网友要提出疑问了:如此“完美”的巨型稻,到底好不好吃呢?夏新界亲测后得出结论,巨型稻能够打破“高产作物不好吃”的刻板印象。

夏新界表示:“我们研发巨型稻的初衷就是‘高产优质’,既要高产、又要好吃,所以巨型稻的口感很好,可以跟五常大米相媲美。我把巨型稻米送到北京,请我的朋友们吃,他们说‘以前总以为好吃的大米都长在东北,但是吃了巨型稻米之后,这个观念改变了,原来在南方也能够生产出很好吃的大米’。巨型稻的稻米兼具了粳稻与籼稻的特点,它有香味,有嚼劲,还有甘甜的回味,口感相当不错。”

巨型稻是袁隆平院士生前的牵挂。而实际上,夏新界与袁老也有一段颇深的缘分。

夏新界说:“在当学生的时候,我参与过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有一次帮导师采材料,正巧我和袁老师都住在湖南农科院的招待所,且他就住在我的隔壁。我那时正在学习英语,准备考研究生,袁老师也在学英语口语,他正准备出国讲学。所以我们俩为了学英语起得比较早,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袁老师。”

晨读英语的缘分让两人相遇,而研究水稻则让两人相识、相知。夏新界从国外深造回国后,受到袁老的邀请,担任超级杂交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首席科学家。

夏新界表示:“回到中国做水稻研究,有跟袁老师缘分的原因,不然也可能不做水稻方向。那时我们一边做袁老师的超级稻研究,一边做巨型稻的研发。巨型稻研发成功后,我向袁老师汇报,袁老师非常支持、非常高兴,他觉得巨型稻是个宝贝,让我把它做好。袁老师说,巨型稻能够实现他的‘禾下乘凉梦’,开创了杂交稻育种的新方向。”

袁老生前没能看到巨型稻的大面积推广,但他“禾下乘凉梦”的心愿如今正在夏新界团队和更多水稻人的努力下慢慢实现。夏新界告诉记者,目前,全国22个省份的300多个点位试种了巨型稻,种植面积大约两万亩,同时,研发团队开始在东北黑土地上尝试巨型稻的种植。

夏新界说:“我们中国有这么多人口,‘民以食为天’,水稻是中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这也是为什么我对水稻研究非常感兴趣,面对粮食安全我们科研人员也责无旁贷。现阶段巨型稻还是一个新事物,以前人们从来没种过,甚至没见过,所以我们要通过大量实验性的试种,把各个地方的土地、气候条件、水质等对巨型稻的具体影响都要了解到,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全国广泛推广。希望在未来2-3年之内,能把巨型稻推向全国大江南北,将来还要走向东南亚、非洲,推向全世界。”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