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叔本华全集11-什么是人格(叔本华关于独处全文)

时间:2023-11-19 15:27:43 阅读:371 作者:說好起死

你好,感谢你读到我,我是你们还没有想好名字的陪读小生,我们正在简读的是叔本华作品集里的第二册《人生的智慧》。欢迎微信搜索公众号“陪读小生”,同步查看我的节目。

叔本华全集11-什么是人格(叔本华关于独处全文)-第1张

叔本华认为人是什么比他有些什么和他人对他的评价是什么更影响他的幸福。因为个性随时随地伴随着人并且影响他所有的经验,所以人格,人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质,是我们首先应考虑的问题。能从各种享乐里得到多少快乐,这是因人而异的。一个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乐都看成不快乐,就像美酒被倒到充满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

因此,生命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而应该看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情,以及我们的感受强度如何。生命中一切其他的影响都依赖机遇,机遇都是过眼云烟,稍纵即逝,唯独个性在我们生命的每一刻里不停地工作。所以,亚里士多德说:“持久不变的并不是财富,而是人的性格。”我们对完全来自外界的厄运还可以容忍,但对由自己的个性导致的苦难却无法承受;时运可能改变,个性却难以改变。

健全的人格可以让人幸福。

最能给人带来直接快乐的莫过于“愉悦健全的精神”,因为,美好的品格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欢愉的人是幸运的,你想知道他是否幸福只需问他是不是欢愉即可。

当愉快的心情轻敲你的心门时,你就该敞开心扉,让愉快与你同在。它的到来总是好的。但人们却常常踌躇着不愿自己太快活,唯恐乐极生悲,带来灾祸。

我们追寻幸福的最高目标就是如何保障和促进这种愉快的心情,人生充满着不幸与痛苦,应该尽力保持欢愉的心情。而最能够促进愉快心情的不是财富,而是健康。我们当尽力维护健康,唯有健康方能绽放欢愉的花朵。

幸福系于人的精神,精神的好坏又与健康息息相关,这只要从我们对同样的外界环境和事件在健康强壮时和在长卧病榻时的看法及感受如何不同就可看出来。

一般说来,人的幸福十之八九有赖健康的身心。有了健康,每件事都令人快乐,失掉健康就失掉了快乐。即使有人具有伟大的心灵、快活乐观的气质,也会因健康的丧失而黯然失色,甚至变质。

只有最愚昧的人才会为了其他的幸福牺牲健康,不管其他的幸福是功、名、利、禄、学识,还是过眼云烟似的感官享受,世间没有任何事物比健康还重要。只有健康才能带来愉悦的精神,引导我们走向幸福。

叔本华全集11-什么是人格(叔本华关于独处全文)-第2张

健全的人格可以抵御抑郁。

健全的人格可以克服不正常的敏感性导致的精神不平衡,例如忧郁的人总是比较敏感的,极端的忧郁症患者还会爆发周期性的无法抑制的焦虑。

这样的人会觉得每件事情的结果不是好就是坏。总担忧事情可能转坏并为之烦恼不已,即便结果是好的,他们也快活不起来。与之相反的人,则不会不担心坏结果,如果结果是好的,他们就很快乐。这就好比两个人,一人在十次事业里成功了九次,还是不快乐,只懊恼那失败的一次;另一人只成功了一次,却在这次的成功里得到安慰和快乐。

内心本有忧郁倾向的人,若又得了精神病或其他不良的病症,那么,因为长期的身体不舒适,忧郁就转为对生命的厌倦。即使世上最健康和最愉快的人也可能自杀,只要他对外在的困难和不可避免的厄运的恐惧超过了他对死亡的恐惧,他就自然会走上自杀的路。但请牢记,我们固可了解生命的灾难与痛苦,但不必厌倦生命。

对快活的人而言,唯有高度的苦难才会导致他的自杀。而对原本阴郁的人来说,只要稍微的苦难就会使他自杀的。二者的差别就在于受苦的程度。愈是忧郁的人所需程度愈低,最后甚至低到零。但一个健康又愉快的人,非高度的受苦不足以使他结束自己。

锻造艺术是解决生命难题的上选,因此,美,也就纳入健康的事物之中。虽然美只是个人的一种优点,与幸福不构成直接的关系,却间接给予他人一种幸福的印象。所以,即使对男人来说,美也有它的重要性。因此,追求美以及健全的人格有助于抵御抑郁。

叔本华全集11-什么是人格(叔本华关于独处全文)-第3张

健全的人格可以缓解痛苦。

只要稍微考查一下就会知道,人类的幸福有两种敌人:痛苦与厌倦。即使我们幸运地远离了痛苦,我们马上就靠近厌倦;若远离了厌倦,我们又会立刻跌进痛苦之中。所以说人生就像一副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摆动。

贫穷和困乏带来痛苦;太得意时,人又生厌。所以,当社会底层无休止地与困乏也就是痛苦做斗争时,上层社会却和“厌倦”打着持久战。

知识的匮乏与迟钝是心灵空虚的主要原因,对美和变化无法产生野性的直觉反应,就此,唯有经常兴致勃勃地注意观察外界的细微事物,方能除去许多人脸上流露的空虚。

心灵空虚是厌倦的根源,这就好比兴奋过后的喘息,人们需要寻找某些事物来填补空下来的心灵。而所寻求的事物又大多类似,试看人们依赖的消遣方式,他们的社交娱乐和谈话的内容即可了解,反观,还有多少人会在阶前闲聊、在窗前凝视屋外呢。

由于内在的空洞,人们寻求社交、娱乐和各类享受,因此产生了奢侈浪费与灾祸。人要避免灾祸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增长自己的心灵财富,人的心灵财富愈多,厌倦所占的空间就愈小。

叔本华全集11-什么是人格(叔本华关于独处全文)-第4张

健全的人格可以战胜厌倦。

聪明的人首要努力争取的无非是免于痛苦和烦恼,求得安静和闲暇,以过平静和节俭的生活,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所以,智者在跟他的同胞相处了极短的时间后,就会退隐,若他有极高的智慧,他更会选择独居。一个人内在所具备的愈多,求之于他人的愈少,他人能给自己的也愈少。所人,智慧愈高,愈不合群。

而那些经常受苦的人,一旦脱离了困乏的苦痛,就立即不顾一切,求得娱乐消遣和社交,唯恐自己独处,与任何人一拍即合。只因孤独时,人需委身于自己,他们内在的财富的多寡便显露出来:愚蠢的人,此时虽然身着华衣,也会为了他们卑下的性格而呻吟,这原是他们无法放下的包袱,然而,才华横溢之士,虽身处荒原,也不会感到寂寞。

愚人的生活比地狱还糟。人的合群天性大概和他们知识的贫乏以及俗气成正比。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人只有独居和从俗两种选择。

大部分人在闲暇时刻里,得到些什么呢?除了感官享乐和浪费外,只有厌倦与无聊。这样度过的闲暇真是毫无价值。

而精神健全,拥有足够内在财富的人,他们向外界的寻求也就很少,甚至一无所求,这种人是何等幸福啊!

叔本华全集11-什么是人格(叔本华关于独处全文)-第5张

健全的人格本身就是快乐的源泉。

人所能作为和成就的极限,不会超过自己。人愈能做到这一点,就愈能发现自己原是一切快乐的源泉,就愈能使自己幸福。这便是亚里士多德所揭示的伟大真理:“幸福就是自足”。

当年长老迈,这些幸福之源也必然耗竭:到这个时候所谓爱情、才智,旅行欲,甚至社交能力都舍弃我们了;可怕的死亡,更夺走我们的朋友和亲戚。在这样的时刻,人更需依靠自身,因为唯有自己才是长久伴随我们的,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里,自己是唯一纯正和持久的幸福的源泉。

在悲惨与痛苦的世界中,我们究竟能求得什么呢?每个人到头来除了自己外原来都是一无所有啊!人一旦想逃避悲惨与痛苦,又难免落入“厌倦”的魔掌。况且在这个世界里,又常是恶人得势,愚声震天。个人的命运是残酷的,而整个人类也是让人怜悯的。世界既然如此,也唯有内在丰富的人才是幸福的。

而人要获得独立自主和闲暇,必须自愿节制欲望,随时存神养性。更需不受世俗喜好和外在世界的束缚,这样人就不致为了功名利禄,或为了博取同胞的喜爱和欢呼,而牺牲自己来屈就世俗低下的欲望和趣味。

有智慧的人是绝不会如此做的,而必然会听从贺拉斯的训诫:世上最大的傻子,是为了外在而牺牲内在,以及为了光彩、地位、壮观、头衔和荣誉而付出全部或大部分闲暇和自己的独立。

叔本华全集11-什么是人格(叔本华关于独处全文)-第6张

一般说来,人若发觉自己无事可做,必然会替那剩余的精力,寻找一种适当的娱乐,大抵是这样几种:

第一类是满足“生命力”而得的快乐,比如食、饮、消化、休息和睡眠;这种基本快乐是典型的,几乎人人都要得到这种快乐。

第二类是满足“体力”而得的快乐,此种快乐可以从散步、奔跑、角斗、舞蹈以及类似的体育运动中得到。

第三类是满足“怡情”而得的快乐,诸如在观察、思考、感受、诗与文化地体会音乐、学习、阅读、沉思、发明以及自哲学等中获得的快乐。

愈是高贵的力量所带来的快乐,其再现性就愈高。所以,获得的幸福也更稳定。就这一点来说,满足“怡情”得来的快乐的地位,无疑较其他两种快乐要高。

智者们的这些特殊需要,使他们能从大自然、艺术和文学的千变万化的美中,得到无穷无尽的快乐,这些快乐是其他人不能领略的。相比之下,无知的人的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的形式,是活的坟墓。

健全的心智生活不但可以防御“厌倦”的侵袭,还可避免厌倦的诸种恶果:它使我们远离恶友、危险、不幸、损失和浪费,这些都是把幸福全部寄托于外界的人所必然遭受的苦恼。

一般人将其一生幸福,寄托于外界事物,或是财产、地位、爱妻和子女,或是朋友、社会等等,一旦失去了这些,他们就备感失望,他们的幸福根基也就毁坏了。换句话说,他们的重心随着每个欲念和幻想改变位置,而不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

简单来说,心灵的财富才是唯一真正的宝藏,其他的财富,都可能带来比该财富本身更大的灾祸。

智慧之人除了不受打扰的闲暇外,他们不需再向外界索求任何东西,他们看重闲暇,珍视闲暇如生命。亚里士多德也说过:“幸福存在于闲暇中”

但是,成为拥有宁静闲暇的人,与成为一般人是不同的:因为,对宁静的渴求本不属于人之本性,平凡的人生来便注定了劳顿终生,换取自己与家人生存的需要,成为挣扎与困乏的俗人,却不能做有才智自由的人。

所以,一般人厌倦闲暇,总需为着什么目的而忙碌,若是连幻想或勉强的目标——诸如游戏、消遣和各种嗜好都找不到,闲暇就会成为他们的负担了。正因为人一旦闲下来,便急需找些事情,所以闲暇有时可能充满了危险,正如有人说的:当人无事可做时,人是很难沉默的。

好了,今天的节目就到这了,是日已过,命亦随减,感谢订阅与关注,我们下次再见。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