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语言基础常识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归纳)

时间:2023-11-19 22:49:49 阅读:664 作者:洳泚帞泩

文言虚词归纳?文言虚词和实词相比,虚词词数要少很多,但它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乃至分属好几类词第二,使用频率比实词高,有些常用虚词,在一篇中会出现多次第三,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通常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第四,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变化比实词大迄今只有少数虚词在白话的某些特定语句里继续使用,其余大多数已经不用,或者被另一说法代替,或者虽仍在使用,但是意义变了因此,了解并掌握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很有好处,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文言虚词归纳?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语言基础常识文言虚词(文言虚词归纳)-第1张

文言虚词归纳

文言虚词和实词相比,虚词词数要少很多,但它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乃至分属好几类词。第二,使用频率比实词高,有些常用虚词,在一篇中会出现多次。第三,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通常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第四,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变化比实词大。迄今只有少数虚词在白话的某些特定语句里继续使用,其余大多数已经不用,或者被另一说法代替,或者虽仍在使用,但是意义变了。因此,了解并掌握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很有好处。

一、推断词义的方法

1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根据上下文来推断确定其意思。

2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断定该词在文中所起的语法作用,从而推断出该词的词性和词义。

3以古证古,用课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例句来推测课外阅读中多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4以今求古,在现代汉语中还有一些文言词汇在使用, 我们可以用它们来帮助理解文言文多义词的词义。

二、代词

代词是代替词、词组和句子的词,它的作用是避免相同的词语重复,使文章简洁。

1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余、予,相当于现代汉语“我”“我们”。例如: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②属予作文以记之。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④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2)第二人称:汝、尔、若、乃、而,相当于现代汉语“你”“你们”。例如:①尔安敢轻吾射?②吾与汝毕力平险。③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3)第三人称:之、其、彼、伊、焉,相当于现代汉语“他”“他们”。例如:①愿陛下亲之信之。②彼竭我盈,故克之。③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谦词:称自己的名字,有时用“臣”“仆”“愚”“不才”等。妇女用“妾”“奴”,国君用“孤”“寡人”,可译为“我”。

(5)敬称:大王、将军、君、公、公子、陛下、阁下、足下、子、先生、大人、卿等,可译为“您”。

(6)人称复数:古文中用“辈”“属”“徒”“族”等,放在人称代词后面表多数,可译成“们”,或在人称代词后面加“ 一类”“一班”“这些”等词对译。

2指示代词

用来指示和区别人或事的代词,可代人、代物、代事。

(1)近指代词:是、此、斯、之。可译成“这个”“这里”“这样”等。例如: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吾尝疑乎是。

(2)远指代词:其、夫。可译为“那”“那个”“那里”“那样”等。例如:①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旁指代词:它,他。相当于“别的”“其他的”。例如:①久行怀思,无它异也。②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4)虚指代词:或。相当于“有的人”。例如: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5)无定指代词:莫、无。译为“没有”“没有谁”“没有哪一样东西”。例如: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疑问代词

(1)代人:谁、孰,译为“谁,哪个”。例如:①孰为汝多知乎?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2)代事:何、曷,译为“什么”。例如:①何陋之有?②缚者曷为者也?

(3)代处所:安。译为“哪里”。例如:沛公安在?

三、副词

副词的基本功能是修饰动词、形容词,作句子的状语或补语。

1程度副词

是表示性质、状态或行为所达到的程度的副词。多用来修饰形容词或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1)表程度:稍、微、少,译成“稍微”“略微”。例如:①宾客意少舒。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③廿二日,天稍和。

(2)表深度:愈、益、弥、尤,译成“更加”“尤其”。例如:①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②林壑尤美。

(3)表非常、极度:绝、极、至、大、甚。例如:①佛印绝类弥勒。②多助之至,天下顺之。③甚矣,汝之不惠。④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2范围副词

(1)表总括:悉、皆、咸、毕、俱、举、凡、尽。例如:①男女衣着,悉如外人。②公等遇雨 ,皆已失期。③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④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2)表仅限:惟、但、止、才、独。相当于“只”。例如:①初极狭,才通人。②惟不喜人唾。

(3)表共同:共、并、俱、偕。例如:①苏黄共阅一手卷。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3时间副词

(1)过去时:已、曾、尝、既、业、向、初、始、昔、本、常、素等。例如:①表示“已经”“曾经”意思的有:既、尝、已、业。例如:a既出,得其船。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表示“以前”“当初”“过去”意思的有:向、本、昔、曩。例如:a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昔者吾舅死于虎。③表示“常常”“经常”“向来”意思的有:素、恒。例如:a吴广素爱人。b人恒过,然后能改。

(2)现在时:方、正、会。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例如:a方欲行,转视积薪后。b可怜身上衣正单。c会天大雨,道不通。

(3)将来时:且、将、欲。例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②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4)表示短暂:旋、寻、未几、既而。例如:①未果,寻病终。②未几,夫声起。

(5)表示时间紧迫的有:急。相当于“立刻”“马上”“急忙”等。例如:定伯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

4频率副词

(1)表示“常常”“往往”“一再”“再三”“多次”的有:屡、数、每。例如: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②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2)表示“再”“也”“还”“第二次”等重复的副词有:又、复、尚、更、再等。例如:①扁鹊出,桓侯又不悦。②复前行,欲穷其林。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④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5情态副词

(1)表示“突然”“忽然”意思的有:暴、忽等。例如:①屠暴起,以刀劈狼首。②忽逢桃花林。

(2)表示渐进、逐步发展的有:稍、渐等。相当于“渐渐”“逐渐”。例如:①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②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3)表示终于、终了等最终结果的有:竟、遂。例如: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②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6语气副词

(1)表示肯定、确认:必、诚。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定”“实在”“果真”等。例如: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表示否定、禁止。相当于“不”“没有”。表示否定语气的副词有:不、弗、未、非、勿、无、莫、微等。例如:①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③苟富贵,无相忘。④微斯人,吾谁与归?

(3)表推测、估量的有:或、得无、可等。相当于“恐怕”“或许”“几乎”“可能”。例如: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4)表反问:宁、其。相当于“难道”。例如:①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②其真无马邪?

7谦敬副词

表示对自己谦卑和对对方恭敬的副词。

(1)表谦卑:愚。例如: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2)表恭敬:枉、猥、敬。例如:①徒属皆曰:“敬受命。”②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四、介词

是把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介绍给动词、形容词,以表示与之有关的处所、时间、方式、原因、对象等的词。介词可根据功用分为表处所的,表时间的,表原因目的的,表对象的,表凭借的,表被动的等六种,使用频率高。用法比较复杂的介词有:于、以、为。

1于

(1)表时间:相当于“在”“到”。例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介绍行为发生的处所、环境,可译为“在……”“从……”“到……”。例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②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3)介绍行为所及的对象,可译为“向……”“对……”“给”。例如: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作“被”。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用于形容词之后,介绍比较对象,可译作“比”。例如:苛政猛于虎也。

(6)引进范围,表示“在……中”“在……方面”。例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2以

“以”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的状语或补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凭”“靠”“根据”“用”“把”“由于”。

(1)引进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或条件,相当于“用”“拿”“凭着”“凭”“按着”。例如:①屠暴起,以刀劈狼首。②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表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可译为“把”。例如:屠惧,投以骨。

(3)表原因,可译为“由于”。例如: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3为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替”“给”“为了”“由于”。

(1)读wèi,表示动作所及的对象,可译为“跟”“同”和“向”“替”“给”。例如: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2)读wéi,在被动句中表被动,译为“被”。例如:①山峦为晴雪所洗。②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五、连词

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词组组成句子,表示它们之间的某种关系的词。

1并列关系:及。例如: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递进关系:且、况、非独……。例如:①且焉置土石?②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③非独书为然,天下事皆然。

3选择关系:“非……则……”“宁可(宁)……不(无)……”等。例如:①宁信度,无自信也。②非死则徙耳。

4承接关系:而、乃、遂、即、便、然后、以。例如:①广起夺而杀尉。②吴广以为然,乃行卜。③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转折关系:然、而、则等。例如:①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②学而不思则罔。

6因果关系:以、故、是以等。例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7假设关系:苟、若、虽、则等。例如:①苟富贵,无相忘。②入则无法家拂士。

8修饰关系:“而”常用于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表示二者的修饰关系,译成“地”或不译。例如:则驰然而卧。

六、助词

助词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辅助作用。

1结构助词

(1)之 ①定语标志。译为“的”或不译。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例如:何陋之有?③定语后置的标志。例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④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例如:汝心之固,固不可彻。⑤用在时间词后,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例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者 “者”字作结构助词,常附在别的词或词组后构成“者”字词组用来指代人、事、物。可译成“……的人”“……的事物”“……的原因”。例如: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③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所 “所”常与后面动词构成名词性“所”字结构,表示人、事处所等,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①如果“所”字结构里动词所涉及的对象没有出现,那么“所”具有指代作用。例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②如果“所”字结构所表示的人、事物等在动词后面出现了,这个“所”字结构便作定语,修饰后面的人或事物。例如:置人所罾鱼腹中。

2语气助词

(1)陈述语气:也、矣、焉、耳。例如: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②冀之南,汉之阴,无垄断焉。③非死则徙耳。

(2)疑问语气:乎、邪(耶)、哉、也。①“乎”用于各种疑问句末,表询问、反问、测度等语气,可译为“吗”“呢”等。例如: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b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②“邪(耶)”表示疑问、反问语气,可译为“呢”“吗”。例如:a其真无马邪?b然则何时而乐耶?③哉。 例如: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④也。例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3)感叹语气:哉、矣。例如:①技亦灵怪矣哉!②甚矣,汝之不惠。

(4)句首语气词:夫。“夫”在句首,表引起议论,不译。例如:夫战,勇气也。

七、叹词

是表达强烈感情的词。例如:①噫!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嘻!技亦灵怪矣哉!③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八、兼词

是兼有两个词的意义的特殊的单音节词。兼词的读音往往也是两个词的拼合。常用的有:诸、焉、叵。

1诸 “诸”是“之”和“于”的合音。“之”代词,“于”介词。代词兼介词。例如:①投诸渤海之尾。②归而形诸梦。

2焉 “焉”用在动词后,相当“于之”。“于”介词,“之”代词。译时相当于“于之”“于是”。例如:①且焉置土石?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叵 相当于“不可”。例如:居心叵测。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