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一笑千金的褒姒(褒姒为何不笑)

时间:2023-11-20 02:35:23 阅读:223 作者:可珊沁波凌

《史记.夏本纪》:“ 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

褒姒(音bao si),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是西周的周幽王的一个宠妃——后来还升级成为了王后,在她身上还留下了“烽火戏诸侯”和“千金买笑”两个千古流传的故事。

但是对于褒姒的“姓”和“名”的由来,恐怕了解的朋友还不算太多,其实这都大有来及和背景,甚至都不在她的丈夫——身为“天子”的周幽王之下。

一笑千金的褒姒(褒姒为何不笑)-第1张

接下来咱们就先简单的再叙述一下褒姒的经历和其对历史的影响,然后再分别讲解一下她姓名的这个“褒“和”姒”背后的含义。

影响——西周东周的分界点

传言夏朝末年,有两条神龙停在朝廷,说他们乃是褒国的先王,当时夏帝大惊,急忙让人占卜该怎么办,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得到这两条龙的唾液才最吉利。

然后夏帝就陈列玉帛,虔诚的写了文书转告神龙,神龙果然留下唾液后不见,然后夏帝就把这唾液放在盒子里封存好,代代相传,经过商朝又到了周朝。

然后到了周厉王的时候,这位人如其名非常暴虐的君王不听劝告非要打开盒子观看,结果唾液流的宫里到处都是,而且怎么都除不掉,他就让宫女赤果着身子大喊着想要“驱邪”,结果唾液化成了蜥蜴乱窜,一个宫女被它碰到后就怀了孕,她由于根本没有丈夫,就恐惧的把孩子丢掉了。

《史记.周本纪》:“至厉王之末,发而观之。漦流于庭,不可除。厉王使妇人裸而噪之。漦化为玄鼋,以入王后宫。后宫之童妾既龀而遭之,既笄而孕,无夫而生子,惧而去之。宣王之时童女谣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

当时的周宣王听到“檿弧箕服,实亡周国。”的传言又惊又怒,就让人去抓卖桑弓箕箭袋的人,正好一对夫妻就因此被追杀,逃走的路上遇到了那个被宫女丢掉的小女孩就收留了她,并最终逃到了褒国。

一笑千金的褒姒(褒姒为何不笑)-第2张

而这个女孩子,正是褒姒,后来长大后辗转又到了周幽王的后宫,幽王对她喜欢的无以复加,褒姒爱听撕绸子的声音,他让下人准备几百匹上好的丝绸天天撕扯给她听,褒姒不喜欢笑,他许下千金的奖赏求其一笑。

最后佞臣虢石父出了主意,点燃烽火台假装有难,请诸侯来救,结果诸侯大军到了周幽王却笑着对他们说只是开玩笑而已,并无贼寇,结果褒姒看到无数人马匆匆而来又怏怏而去终于笑了,但是各路诸侯却是大怒。

《史记.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再后来周幽王为了立褒姒所生的伯服为太子,强行废了原来的申后和太子宜臼,结果被愤怒的申候请来了犬戎大军,由于有了之前的“烽火戏诸侯”前科,这次诸侯都不来援助,周幽王遂死,褒姒被抓,西周灭亡,其太子宜臼被立为周平王,迁都雒邑,这也就是东周的开始。

《史记.周本纪》:“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于是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为平王,以奉周祀。”

经此浩劫之后,周朝实力日衰,诸侯却日渐强盛,周天子也越来越不被诸侯们放在眼里。

也因为这个原因,褒姒也被看做是祸国殃民的妖女,和妺喜,妲己等等并列。

褒国——夏朝最早的一批封国

上面所说的虽然来自于《史记》,但显然还是参合了不少的神话和传说,比如神龙,比如传言等等,也不可尽信,尤其是关于褒姒的出身,恐怕疑问更多。

当时记载担任大夫的褒国国君因为直言劝谏得罪了幽王,所以周幽王三年(前779年)去攻打褒国,褒国为了赔罪就从民间找来了美女褒姒——也就是之前所说的那对卖桑弓的夫妇领养的那个“未婚而孕”的小女孩,然后周幽王看到褒姒大喜才收兵。

一笑千金的褒姒(褒姒为何不笑)-第3张

但是当时的规矩却是,国君的女儿才能以国家为姓——比如齐姜,而褒姒能够以“褒国”的国名为姓,所以说明她就算不是国王之女起码也是王族,这也符合诸侯和周天子联姻的传统,这个民女的身份恐怕并不妥当。

而褒国其实历史非常悠久,它乃是上古治水的大禹王的后代,当时大禹的太子启创建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然后又把他的同族兄弟们分封到各地去,分别以他们的姓为国名,诸如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等等,这里面就有褒国。

换言之,褒国的首位君主应该就是夏启的同族甚至是兄弟,所以这个褒国由来已久,而且据说还参加过周武王的伐纣大业——“南国诸侯褒、蜀、巴、庸等均参与伐纣之师”,因此和周朝关系一向亲密,所以联姻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记载褒国在战国时期为巴国所灭,而巴国又被秦国所灭,最后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秦王朝。

姒姓——来自大禹

而褒姒的这个名字“姒”——其实这才是她真正的姓,来头更大,因为这本来就是大禹王本人的姓氏。

《史记.夏本纪》:“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这里可以明确的看出,大禹的姓是“姒”,而国号是“夏后”——后来也被称为夏,而他的儿子启其实才是夏国的第一位君主,所以也叫夏启。

一笑千金的褒姒(褒姒为何不笑)-第4张

那个时候的王族一般都以国名为自己的姓,比如我们很熟悉的集法家大成者韩非子,就是韩国王族,魏国四大公子之一的信陵君也被称为魏无忌,还有咱们上面谈过的“褒姒”。

当然了,姒姓虽然源自大禹王和夏启,但是毕竟距离周幽王年间已经几百甚至上千年了,这中间不知道传了多少代,因此早已经没有那般稀有珍贵,但是祖宗却绝对不容小觑——用咱们现代话来说,那就是“咱祖上也曾经阔过”。

红尘君说

综上而述,这就是“褒姒”的名和姓的根源,其实都来自于上古的部落首领大禹王,其中褒国等于是夏朝成立后分封的第一批“诸侯国”,而姒更是大禹王本身的姓氏

所以,抛开褒姒本人的所作所为和对历史的影响力不谈——其实红尘君也不认为她一个女子能有那么大的破坏性,毕竟在过往几千年的男权社会中,都有把“国破家亡”的脏水往女人身上泼的传统,从妺喜开始到陈圆圆,不知道多少红颜都被冠以“祸水”,而她们却也根本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来反驳。

一笑千金的褒姒(褒姒为何不笑)-第5张

其实这罪魁祸首更多应该是当权的帝王将相,所谓能力和权力越大,责任也应该越大才是,就算那些记载的都是史实,但若没有周幽王的放纵和昏庸,区区褒姒又能做出什么大的决定出来呢?

《说文》:“褒,衣博裙。”

但不管怎么说,今天我们这些后代子孙,也不必再过于执念于几千年前的那些是是非非,倒是有必要把一些快要被遗忘的传统文化打扫收拾再整理起来——比如褒姒的这个名字所蕴含的丰富意义。

参考文献:

《史记》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