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晁盖和宋江谁更适合,晁盖和宋江谁更适合当大哥

时间:2024-01-04 12:00:01 阅读:391 作者:昏暗光线

古典名著《水浒传》描述梁山一共产生过三位寨主:王伦、晁盖、宋江。最早作为寨主的王伦为草创梁山立下了功劳,可是他嫉贤妒能无容人之量,最后死于火倂,存在的时间很短,所以不作讨论。

晁盖和宋江谁更适合,晁盖和宋江谁更适合当大哥-第1张

山东版《水浒传》林冲与鲁智深

先说晁盖,晁盖是传统意义上的草莽英雄。他为人仗义疏财,作为地方保正(相当于现在的乡长)和富户,却喜好结交江湖人士。

有人说晁盖率领众人劫取“生辰纲”、对抗围剿官军、逼上梁山,具有反抗黑暗腐朽政权的精神。事实是否如此呢?晁盖带头劫取“生辰纲”是因为这是“不义之财,取之何碍?”是为了“图个一世快活”。其实他并不想反抗官府,实在是事已泄露、犯下弥天大罪,不得已而上山。早期梁山完全依靠打家劫舍过活,而不是“劫富济贫”周济穷人。且看原著第19回描写:“便教取出打劫得的生辰纲——金珠宝贝——并自家庄上过活的金银财帛,就当厅赏赐众小头目并众多小喽罗。”随后又派遣刘唐连夜给宋江送去黄金一百两以示感谢。全篇未见提到对广大贫苦平民有一丝帮助。不少人对梁山众人被称为“好汉”心存异义,然则古典小说中所说的“好汉”并非特指其道德品质或武艺拔尖,一般仅指勇敢坚强的壮年男子。

晁盖是富有正义感的好汉,作为众兄弟的头领,见不得兄弟受难,听闻兄弟有难必定倾力相救。”自从当上寨主,他广纳贤才招兵买马,将梁山建设得大有生气。可是他也十分爱惜自己的“羽毛”,原著第46回因时迁偷鸡,败坏梁山声誉,就要斩了前来报信求救的杨雄石秀。晁盖大怒,喝叫;“孩儿们!将这两个与我斩讫报来!”宋江慌忙道;“哥哥息怒。两个壮士不远千里来此协助,如何要斩他?”晁盖道;“俺梁山泊好汉自从并王伦之后,便以忠义为主,全施恩德于民,一个个兄弟下山去,不曾折打锐气。新旧上山的兄弟们各各都有豪杰的光彩。这两个把梁山泊好汉的名目去偷鸡,因此连累我等受辱!今日先斩了这两个,将这尸首级去那里号令。我亲领军马去洗荡那个村坊,不要输了锐气!孩儿们!快斩了报来!”……众头领力劝,晁盖方免了二人。时迁盗用梁山名号偷鸡固然可恶,但杨雄石秀罪不至死。若依着晁盖之意行事,岂非冷了天下欲来投奔的豪杰之心。

晁盖和宋江谁更适合,晁盖和宋江谁更适合当大哥-第2张

1998年央视版《水浒传》张治中饰演晁盖

至于招安一事,全书并没有表明晁盖有反对之意。原著第54回彭玘劝降凌振时说:“晁,宋二头领替天行道,招纳豪杰,专等招安,与国家出力。既然我等在此,只得从命。”也未见晁盖有反对之意。

晁盖为梁山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作为首领并不理想,并没有超出江湖好汉的局限。他仗义疏财却看重个人恩怨,曾头市中箭之后,临终之际想着的是如何让弟兄们为其报仇,并指定为其复仇者成为梁山之主。试问,假如为其复仇者是品行不端之人,能作为梁山扛大旗之人吗?

晁盖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很一般,几次重大战役也暴露了他为人急躁、缺乏战略头脑、目光短浅的毛病,缺乏精密的部署。他只是英勇无比、敢打敢拼,这是部将应有的素质,作为一寨之主,应该目光长远、运筹帷幄、清醒冷静、从善如流。

终其一生,晁盖只是个普通的草莽之寇,他没有长远的打算,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和理想。在他带领下,梁山的结局最终只能是被灭亡或招安。所以,他并不是梁山杰出的首领。

再说宋江,宋江作为“文不能提笔,武不能弄棒”(虽然会一些三脚猫功夫,实在是不提也罢)的“文面小吏”,最终坐上梁山头把交椅,实在是个奇迹。那么,作为梁山首领,他是否合格呢?

先说为人,宋江也仗义疏财,好结交江湖好汉,群众基础甚至好过晁盖。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多弟兄对他死心塌地(包括晁盖)。他胸怀开阔、为人大度(特别是对待李逵误解其强抢民女一事)。晁盖死后,众望所归,整个梁山最适合做首领的人,只有宋江。说宋江有意架空晁盖,篡权夺位,有一定的道理。他数次让位(初上梁山拒绝晁盖提议;晁盖死后拒绝众人提议;卢俊义上山遵照晁盖遗愿等等)并非内心真实想法。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辞也不全是做作,因为他觉得像卢俊义、呼延灼、关胜这些人可能比他更适合当山寨之主,即更有利于今后招安。

再说能力,宋江知人善任,在用人上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他没有特别的才能,但他能将其他107个头领为其所用,发挥他们的最大的才能。特别是像时迁这样的排名靠后、喜欢偷鸡摸狗之人委以重任,实在与晁盖的态度是天壤之别。宋江十分倚重吴用,对其言听计从。他将梁山诸人按照各自的才能,分为马军、步军、水军、情报、后勤等各个不同的部门,相得益彰、令行禁止、赏罚分明,俨然将水泊梁山打造成一支能对抗朝廷的强悍部队。由此可见,宋江具备优秀的组织能力。

晁盖和宋江谁更适合,晁盖和宋江谁更适合当大哥-第3张

1998年央视版《水浒传》李雪健饰演宋江

众好汉聚义后,在梁山山顶竖起了“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自己的除暴安良的目标。从此以后梁山好汉不再是纯粹打家劫舍的强人,有何证明?参见原著第71回“原来泊子里好汉,但闲便下山,或带人马,或只是数个头领各自取路去。途次中若是客商车辆人马,任从经过;若是上任官员,箱里搜出金银来时,全家不留,所得之物,解送山寨,纳库公用,其余些小,就便分了折莫。便是百十里,三二百里,若有钱粮广积害民的大户,便引人去公然搬取上山,谁敢阻挡。但打听得有那欺压良善暴富小人,积得些家私,不论远近,令人便去尽数收拾上山。如此之为,大小何止千百余处。为是无人可以当抵,又不怕你叫起撞天屈来,因此不曾显露,所以无有话说。”可见,在宋江的带领下,梁山起义军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

宋江具备了他人所不完全具备的优点和长处。然而他的忠君思想根深蒂固,无法理解大多数梁山好汉的诉求,也就无法带领兄弟们去实现“打到东京去,夺了鸟位做皇帝”的目标(此处只论小说,不谈历史真实情况)。作为梁山掌舵人,连方向都把握不好,最终将梁山引向灭亡之路。从这一点来说,实在不是个称职的领导,甚至还不如晁盖!宋江数次对抗朝廷的围剿,其本心是不想交战的,但是朝廷欲灭之而后快,面对生存危机,无奈之下只能击败来敌以求自保。宋人俚语“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宋江造反是不得已而为之,上山做强盗最终受招安继而做官是一条捷径(参见作者同时代的张献忠、李自成)。造反的代价太高,他必须寻求与朝廷谈判招安事宜的筹码,于是原著第75回就有吴用“一两阵杀得他人亡马倒,片甲不回,梦著也怕,那时却再商量。”之语。厮杀不是为了反抗,而是为了更好地招安。在宋江心中招安后建功保国、封妻荫子是他的理想。

那么,梁山招安征方腊后,宋江有没有后悔呢?我想是有的:兄弟部下死伤无数,立下如此大功,只做了个楚州安抚使(相当于地区级市市长兼军分区司令),实在得不偿失。宋江吃了奸臣的毒酒,更是悔不当初,比起当官活着才更重要。原著最后一回:李逵大叫一声:“哥哥,反了罢!”宋江道:“兄弟,军马尽都没了,兄弟们又各分散,如何反得成?”可见,宋江也心存悔意,然而事已至此,无可挽回。在矛盾的心理下,干脆将李逵也毒死,免得他毁了梁山“替天行道”的忠义之名,也即是怕李逵毁了自己的名声。如此愚忠,多么可笑又可悲!

晁盖和宋江谁更适合,晁盖和宋江谁更适合当大哥-第4张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梁山的发展壮大,宋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梁山的覆灭也是他一手造成的。他是梁山的罪人!由于封建时代的局限性,晁盖和宋江都不可能成为推翻腐朽政权革命者,同时他们也不是真正意义上合格的梁山领袖。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