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东北流传最广的三大传说(民间故事四大邪兽)

时间:2023-11-20 15:33:24 阅读:938 作者:待我闹腾

东北流传最广的三大传说(民间故事四大邪兽)-第1张

8090后的年轻一代,对东北地区的许多民谚和传说了解甚少,在众多“邪门”的事情中,流传最广的莫过于“狗咬奉天、火烧船厂、风刮卜奎”这三大传说。从“风刮卜奎”这个谚语道出两个事实:第一,昔日东三省的省会可不是现在的沈阳、长春和哈尔滨,而是当年的盛京、吉林乌拉、齐齐哈尔,能看得出咱齐齐哈尔历史地位不低。第二,能看出来古往今来齐齐哈尔的风就是一个字“大”。相信很多人对这三个“传说”都有了好奇心,那今天就和我一起普及下这三段传奇故事。

风刮卜奎

我的家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那里习惯把这座城叫做“鹤城”或“卜奎城”,之所以出现这个传说,原齐齐哈尔市政协文史学宣委员会主任张守生先生在《风刮卜奎传说的几个版本》一文中有详细说明:“风刮卜奎”传说与清代齐齐哈尔建城的历史源头确实有某种关联,与其他两个传说相比,风刮卜奎更具备传奇与人文色彩。关于风刮卜奎的传说,大致有四个版本。

图/话剧《风刮卜奎》剧照

据魏毓兰《龙城旧闻》记载:“齐齐哈尔城,每春日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飞尘蔽日,白昼黄昏,沙陨如雨。居人相传,有风刮卜奎之谣。考清初,副都统霸奇兰屯兵江西之齐齐哈尔屯,规取江东。乘大风之夜,拔军渡江,驻卜奎站。掘沙土筑营垒,一夕而成。天明视之,荒凉旧站,忽呈壁垒之观,土人诧焉。以为此江西齐齐哈尔之兵营,昨夜大风竟被吹过江东来矣。嗣萨将军因土叠建木城,恭将军改木城为砖城,寂寞之乡,一变而为省会繁盛之域。居民每于大风中谈往事,犹以为今日之卜奎城系昔年被大风吹来者,亦神话类也”。为此,魏毓兰赋诗到:“奎站当年一僻乡,何来军垒矗朝阳。齐齐哈尔西风紧,直送沙城夜过江”。不用翻译成白话,这个版本内容离奇,情节生动。

【版本二】达斡尔人保护摔跤场说

东北流传最广的三大传说(民间故事四大邪兽)-第2张

图/卜奎驿站最初的地址建华区王屯(黎明村)

顺治年间,达斡尔族人在嫩江西岸落户,耕牧渔猎,过着比较安稳的日子,还建起了摔跤场。康熙三十年(1691年),朝廷派到黑龙江的安本(大官),带着兵丁和风水先生来到齐齐哈尔屯,又是测量,又是作法,拟建城池。不久,建筑施工人员抵达齐齐哈尔屯,在这里划线、定牌、楔木桩,并运来了一些沙石和木料,开始挖地基。村民找到达斡尔族苏都日哈拉的族长苏义老人商量办法,希望有可能保留摔跤场。苏义老人看看天象,说道:“日落西山胭脂红,晚上保准起大风,咱们就如此这般”,然后各自回去准备去了。傍晚,果然刮起了风,越刮越紧。待天黑透的时候,飞沙走石,不得睁眼。乘着官府建筑人员已进入营地休息,苏义老人带领年轻人,顺着大风,把摔跤场上的定牌、楔木桩、木线、沙石、木料,拔的拔、装的装、运的运,不多时就把官兵在这里设置好的东西搬到了江东卜奎村旁边,找个地势稍高而地面平坦的地方按原样弄好。第二天,大风平息了。当施工人员来到工地时,无不目瞪口呆,以为东西全部丢光了。安本命令手下四处寻找,好不容易才在江东发现了基址和物品。当看到这些东西摆放的模样时,安本以为这是神灵安排,于是将错就错,将城池建在了江东,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卜奎城。

【版本三】达斡尔人保护赛马场说

东北流传最广的三大传说(民间故事四大邪兽)-第3张

图/卜奎驿站

据传齐齐哈尔城原建筑在嫩江西岸的齐齐哈尔屯总管府的赛马场上,当地的达斡尔人舍不得这个赛马场,故在城基已划线定桩后,一夜之间把线桩偷偷移到江东卜奎村附近。施工人员来破土动工时,找不到线桩,又不敢报实情,就汇报说是一夜西北大风将线桩刮到江东去了,于是,齐齐哈尔城随之建在嫩江东岸了。

【版本四】风刮图纸说

东北流传最广的三大传说(民间故事四大邪兽)-第4张

图/建城度官马布岱

这个版本是乌力斯•卫戎(吴维荣)先生收集到的。齐齐哈尔建城之际,在地点上存在很大争议。以协领古斯塔为代表的一部分安本主张在齐齐哈尔屯建城,另一部分安本则主张在卜奎驿站建城。结果,古斯塔派占了上风。于是,按照黑龙江将军衙门要求,组织人力画草图、拉街基、定方位、打木楔,做准备工作。就在这个当口,齐齐哈尔一带刮起大风,不少人家的房盖被掀开,树木也被折断,城市规划的草图也随风飘走。后来,古斯塔等安本派人寻找,最后在江东布库场(卜奎驿站附近的摔跤场)找到了。这种天象在当时人的眼中认为是神灵在宣示某种意图,于是,大家重新合议,确定将图纸发现处作为建城地点。这样,齐齐哈尔城最终建在了卜奎驿站附近。

传说毕竟是传说。事实上,当年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索伦总管玛布岱呈请建城时,是倾向于齐齐哈尔屯的。因此,康熙皇帝口谕时,城名确定为“齐齐哈尔城”。但兵部在考虑建城基址时,认为城池必须建在驿路上,但拟建的齐齐哈尔城却隔着嫩江,确实不方便。于是,将城池基址定位在卜奎驿站附近,但城名是康熙爷口谕的,不宜更改,仍称齐齐哈尔城。但老百姓却不管这套,依旧按习惯将其称为卜奎城。

狗咬奉天

【版本一】

东北流传最广的三大传说(民间故事四大邪兽)-第5张

图/奉天老照片

清代奉天(旧称盛京,今沈阳)是东北第一大都市,也是第一商府。全城钱庄、客栈、店铺、饭馆云集。为了防盗,家家养狗护院。入夜,一家狗叫就会带动全城的狗都叫起来。于是乎“狗咬奉天”的说法就传出来了。

“【版本二】

东北流传最广的三大传说(民间故事四大邪兽)-第6张

图/奉天鼓楼

清初,有个为人称道的勇将,常受箭伤,就找了一条大狗放在鞍前替他挡箭。没想到这狗会叼箭,救了主人。勇将向朝廷为狗请功,皇上没准。勇将一气之下辞官回到了沈阳,常到野外散心。有一次,狗误捕了“御鸦”,被官方警告。勇将不堪其辱,不久病亡。他的狗每天都到野外捕杀几只御鸦,为主人报仇,后被官兵追赶逃至鼓楼顶层,一到夜里就叫,大街小巷的大狗小狗也都一齐应和。自此沈阳便永远听到彻夜不绝的狗叫。

“【版本三】

东北流传最广的三大传说(民间故事四大邪兽)-第7张

图/奉天东陵

奉天是后金都城和清王朝的陪都,努尔哈赤是清朝创始者,死后葬在沈阳,他的陵墓就是通常说的沈阳东陵。努尔哈赤当年逃难时,得到过喜花、大青马、乌鸦的搭救,也得到黄犬的救难。凡是对努尔哈赤有过好处的人与动物,在称帝后他都给予了封赏、封神供祭以示悼念,但他却忘了救他的义犬的功劳,所以努尔哈赤称帝后,沈阳城里的狗都为义犬鸣不平,昼夜狂吠,特别是到晚上,各处的狗都汪汪地叫个不停。 努尔哈赤被吵得睡不好觉,就问封赏官是不是落下谁没封赏。封赏官一查,可不是嘛,把救主的义犬给忘了,于是努尔哈赤传下圣旨,封义犬为守护神,让满族子孙世世代代在祭祖时不要忘记义犬的功劳。从此,满族人传下了养狗、爱狗、珍视狗、不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和狗皮套袖的习俗,为的是不忘记当年大黄狗的搭救之恩!满族是个崇敬狗的民族,满族有句谚语:狗见人贫死也守,人见人贫亲也疏。“狗咬奉天”是说当年奉天城狗多,一到晚上满城狗叫。

火烧船厂

【版本一】

东北流传最广的三大传说(民间故事四大邪兽)-第8张

图/吉林玄天岭避火图

吉林旧称船厂,清代船厂的造船工人多数都是从各地发配来的流放犯。由于长期的繁重劳动,吃不饱、睡不好,加上疾病,死人之事时常发生。当时船厂有个监工的总头,心狠手辣,工人常被他活活打死扔进松花江里,工人没有不恨他的。据说,有个老霍头儿不忍监工独眼蝎子的欺辱,把独眼蝎子给砸死了,老霍头儿也被官府处死。工友们将他的尸首埋在船厂附近的山岗上,当天夜里就听雷声轰鸣,从老霍头儿的坟里蹿出个大火球,带着风声将船厂点燃,船厂顷刻变成为一片火海。人们都说这是火神爷显圣,替老霍头儿打抱不平。旧时的大火,是火神爷替船厂贫苦老百姓打抱不平。从此吉林经常莫名其妙遭遇大火,甚至以少就是半座城,乾隆五十六年,有人在城北玄天岭按照八卦中代表水的“坎”的标记修建了一座“辟火图”又称“坎卦图石”来镇住莫名奇妙的大火。

“【版本二】

东北流传最广的三大传说(民间故事四大邪兽)-第9张

图/牛子厚,摄于1911年5月8日是此前船厂噩梦留存下来的唯一影像。

吉林城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初名“船厂”。当时以松木杆为城墙和城门,而且城内主要街路包括北大街、西大街以及河南街等都曾采用木材铺路。正因如此,吉林古城曾被称为“吉林木城”,历史上吉林木城曾多次着过大火,因而有“火烧船厂”之称。

例如,嘉庆十一年(1806年),一次大火把城内官、民房屋烧毁八千多间,吉林城几乎被大火洗劫一空。光绪十六年(1890年)三月二十五日,火烧船厂,大火从牛马行一直延烧至北大街、河南街,包括将军衙门在内共两千五百多间房屋尽成灰烬。“吉林将军长顺住宅亦被延烧”,但当“被火贫民沿街露处”时,身为吉林省最高长官的长顺却“欲藉此改拓增”建私宅,被朝廷斥责为“实属荒廖”而降级留任。吉林城自1759年至1930年先后被大火烧过六次,其中,少则“延烧商号民宅数百间”,多则“延烧房屋几殆三分之二,各衙署尽毁”、“纵横四五里,火二日夜始熄。”三次被烧光,三次大部分被烧毁。有一位灾民在逃难时写了一首诗:“去年大水灾谁抚,今年燃烧五千户,千家万户成焦土,残砖碎瓦伴尸骨。”可见,灾民遭灾后如此悲惨。

各式各样的版本大多都带有传奇色彩,也许我们无法考证这些故事的确切来源,但是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些传奇的故事继续传承下去,这也许会成为我们地方文化最宝贵、最重要的一部分。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