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被低估的大将李典(李典实力如何)

时间:2023-11-19 19:11:11 阅读:648 作者:我萌萌哒

李典实力如何?以前在街机上玩三国志时,第一关的老怪就是李典武力值不高,血量很少,也没什么厉害的特技,可以被轻松的打死真实的李典真的这么菜吗?当然不是,实际上李典有勇有谋,顾大局、讲政治他估值过低完全是因为英年早逝,即使他去世的早,也在不长的征战中过程中,留下了许多耀眼的光芒,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李典实力如何?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被低估的大将李典(李典实力如何)-第1张

李典实力如何

以前在街机上玩三国志时,第一关的老怪就是李典。武力值不高,血量很少,也没什么厉害的特技,可以被轻松的打死。真实的李典真的这么菜吗?当然不是,实际上李典有勇有谋,顾大局、讲政治。他估值过低完全是因为英年早逝,即使他去世的早,也在不长的征战中过程中,留下了许多耀眼的光芒。

一、讲政治的豪强

李典是山阳县钜野人。他的叔父李乾是个人物,在乘氏县聚积了几千家宾客,妥妥的是当地豪强。在曹操创业之初,李乾投奔了曹操,带领自家曲部跟随曹操打黄巾军、打袁术、打徐州立了不少的功劳。当曹操带兵打徐州时,原先已经归降的兖州其他豪强反叛曹操,迎吕布到兖州。吕布来后,李乾奉命回老家抵抗,被吕布所杀。(其时张辽是吕布的部将,杀李家时,张辽出力颇多,这是李典和张辽不和的原因。)李乾死后,曹操让李乾的儿子李整统帅李乾的部队。后来,李整也去世了,李家宗主的职位就落到李典的身上。

在曹老板手下打工,顶着豪强的出身不是一件好事。曹操和其他诸侯不同,一直推行抑制豪强的政策。其他诸侯比如袁绍刘表,都是只身去到当地,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名望取得豪强的支持,顺利成功创业。但是他们要依靠豪强,干什么事都要考虑豪强的利益,豪强的实力大增。袁绍死后,那几个豪强都从自家的利益出发,分别支持袁绍的几个儿子,内斗不止,被曹操一一灭掉。刘表在荆州,依靠蔡瑁、蒯越两家豪强,刘表死后曹操来犯,这俩人一商量,投降吧,刘表的儿子想不同意都不行。

曹操却坚持做困难但是正确的事情,抑制豪强。虽然开始比较困难,地盘一块一块的打,不听话的豪强一个一个的灭,但打下后却能“化乱为治”,实力越来越强。

在这种曹操提防豪强做大的情形下,李典表现出喜文厌武的风格, “典少好学,不乐兵事!”这让曹操对李典十分放心,让他做县令、太守等文官职位,而且继续统帅李家的部队。在官渡之战时,曹兵军粮不济,李典把家族粮仓的存粮全部送到军中支援前线,曹操十分满意,开始让李典担任军职。曹操击败袁绍,定都邺城,李典主动提出把家族部曲一万多人全部搬到邺城,放到曹操的眼皮底下。曹操笑问是不是要效仿耿纯,李典回答是自己功劳少而赏赐多,愿意让全族一起效劳。做事做到领导的心坎上,又会说话,领导能不满意吗? “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

耿纯是跟汉光武帝刘秀混的,他把家族全部搬到邯郸刘秀的身边,还派人把家乡的房子都烧掉。刘秀问其故,耿纯说我害怕族人宾客有异心,就把房子烧了,断绝他们反叛的念头。曹操笑问李典是不是效仿耿纯,可见他明白李典的用心,对李典更加信任。

曹军其他将领如张辽、徐晃是降将,于禁、乐进是从基层提拔起来的,都没有什么根基。李典和他们不同,李典顾大局、讲政治通过自己的行为化解了曹操对自己豪强身份的提防,深受重用。李典在这个时候也就是二十岁左右,这么年轻却在这么成熟,真是难得。

二、有勇有谋李曼成

李典字曼城,虽“不乐兵事”,但自幼跟随叔父上阵厮杀,军事素养还是很高的。曹操攻击袁尚时,李典奉命用船只运送军粮。袁尚派兵屯扎在河的上游,断绝了水路。曹操为了保证军粮的安全,下令“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李典没有机械的执行曹操命令,而是先观察敌情。发现敌人松懈而且士兵缺少铠甲,于是命令直接攻击袁军。有人劝道这样做是抗命,李典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只要有利于国家,独断也可以。果然,一举击溃袁军,既安全快速的把粮食运到,又保障了水路的畅通无阻。

刘备北犯,曹操派李典、于禁跟随夏侯惇抵御。一日,刘备烧毁营寨撤退,夏侯惇领兵追击。李典判断有埋伏,劝夏侯惇收兵“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夏侯惇不听,带着于禁继续追杀,果然中了刘备的埋伏,陷入重围。没有和夏侯惇一起追击的李典带兵营救,刘备见援军到了,就撤兵了。三国演义中火烧博望坡的情节就是按这次战役所写的。

李典的征战生涯中,最骁勇的一战当属逍遥津之战。人们现在只记得威震逍遥津的张辽,其实李典在这次战役中的表现也很出众。《三国志》:李典“率众与辽破走权。”;《三国志·武帝纪》:八月,孙权围合肥,张辽、李典击破之;《三国志》:文帝践阼,追念合肥之功,增祯(李典之子)邑百户。以上史料证明李典在逍遥津之战的贡献,下面揣测一下当时的情形。

曹操赤壁之战大败而归,留下张辽、乐进、李典三员大将统率七千兵马把守合肥。孙权带领东吴十万大军,围攻合肥。曹操遥控指挥,命张、李二将出击,乐进守城。三将商议,敌众我寡,主公要出击,一定是想趁孙权立足未稳,打他个出其不意。就按主公的指示,张辽突击吴营,李典率军接应,乐进守城不出。

当下,张辽选出八百精锐敢死之士,清晨悄悄接近吴营,突然暴起突击,冲入吴营后左冲右杀,向帅帐攻去。吴兵被杀的晕头转向,四散奔逃。孙权见势不妙,逃至一个山坡,鸣金聚兵。吴兵在山坡下越聚越多,张辽见无法突到孙权近前,而且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便带领兵马向营外冲杀。

孙权大怒,想我十万大军,竟被你区区几百魏兵杀的如此狼狈,于是强命吴兵追击。吴兵追到一座山前,突闻三声炮响,原来是李典带领两千魏兵在此接应。李典指挥魏兵从左右两侧截杀吴兵,张辽也调转马头,从正面攻杀。吴兵本来恐惧于张辽的威猛,这一下,就直接溃散。张辽李典得胜回营。

这一战,杀的吴兵士气低落,军心已失,围了合肥十余天毫无建树。孙权无奈,只好退兵。退兵之时,张辽李典又故技重施,领兵追击,几乎活捉孙权,留下了张辽威震逍遥津的佳话。

在曹魏来看,虽是张辽李典乐进三将驻守合肥,但是出击的是张辽李典,所以认为他俩战功相当,以致多年之后,李典已经病故,曹丕来到合肥,遥想当年张辽李典的战功,感叹二将的勇猛,给二人增加封邑。

从孙吴来看,孙权及东吴兵将只见到杀进大营张辽的勇猛,所以心理上仅对张辽一人产生的畏惧。三国志吴书里记载“合肥之役,张辽奄至,诸将不备,陈武斗死,宋谦、徐盛皆披走。”

李典是员儒将,但也有其勇。其勇在敢于用两千士兵,阻挡数万吴兵的追击;敢于根据战场情况,坚持自己与主帅不同的意见;敢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三、年轻的长者

李典为人谦逊,不和众将争功,尊敬贤德的士大夫。他喜好学问,博观群书,言谈举止间风度儒雅。所以李典年纪轻轻就得到了军中众人的尊敬,大家称他为“长者”。

李典深明大义,顾全大局,以公为重。逍遥津之战,张辽突进吴营,他虽与李典有过节,但仍然放心的把自己的后背交给李典,可见他对李典人品的信任。

李典死后,曹魏追谥李典为愍侯。这个“愍侯”,表达着对李典早逝的惋惜。

配享曹操的太庙,也是曹魏朝廷对李典的肯定。曹魏取代汉朝后,先后分五批将26人配享太祖武皇帝之庙。其标准是“大魏元功之臣,功勋优著,终始休明者,其皆依礼祀之。”

三国时代,名将如云,英雄辈出,李典在其中打开了自己的一片天空。他就像一颗划过天空的流星,短暂但闪耀着明亮的光芒。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