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2018软考中级嵌入式系统设计师复习思路)

时间:2023-05-04 03:14:49 阅读:122645 作者:517

历史结果显示,8月底9月初报名的名字,10月初国庆节开始复习,11月11日考试,复习40多天。 12月14日有了成绩。 过去了。 考试分为上午场和下午场。 上午各一道选择题(单选),下午是操作大题共计五道题。 下午的满分都是七十五分。 有规定说要想通过考试,上午和下午都必须在四十五分以上才能通过考试。 哪怕只有一个达不到45,考试也可以不及格。

资料主要准备两本书《嵌入式系统设计师2009至2015试题分析与解答》、《嵌入式系统设计师教程》。 一本是问题一本是教程。 考试的范围一般出现在教程这本书里。 这两本书是正版(100 ),你可以买印刷版书(50 ),也可以在淘宝上买电子版资料(10-20 )。 电子版的资料更齐全。 原则上支持正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购买。

图为淘宝上买的资料

我个人看了电子版觉得不舒服的话,就同时买了纸版和电子版。 2018年的时候2017年的软件测试没有以嵌入式形式出现,所以我想那一年的问题会在下一年考试结束后再出来。

我的复习计划资料在9月中旬左右就已经准备好了,等到国庆节才开始复习。 国庆节第四天左右就开始看书了。

1 .首先从《嵌入式系统设计师教程》这本书开始读。 一共六章。 本来打算一天一章的,但是内容很无聊,花了10天左右度过了一天。 之后,我发现看完和没看一样。建议:教程这本书大概过一遍就好了,粗略看一看,心中各个大概,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

2 .看完教程后开始做主题。 重点是制造问题。 不看书也要做完主题。 电子版共有十部正题,分下午卷。建议:一天做一套上午卷或者下午卷。大概需要20天左右。做题其实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把试卷上题目的解析看懂,一般都是做题1-1.5小时。分析试卷看解析2+小时。吃透试卷尤为重要。

2018嵌入式系统设计师令人印象深刻的主题

以下主题的类型都出现在2018卷中,是几年前考试中能找到的主题类型

上午卷1,某计算机系统由下图所示部件构成,假设各部件的千小时可靠性r均为0.9,则该系统的千小时可靠性约为(2)。

A.0.882 B.0.951 C.0.9 D.0.99

串联部件的可靠性=各部件的可靠性之积。

并联部件的可靠性=1-各部件效率低下的乘积。

主题所示的系统由3个部件串联构成,其中第二、第三部件分别由2个部件并联构成,因此系统整体的可靠性

0.9(1-(1-0.9 ) )1-0.9 ) ) )0.882

2、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在CMM中,软件能力成熟度从低到高分为五个等级。 除一级外,每个成熟度级别都划分为多个关键流程域,其中“流程变更管理”属于______的关键流程域。

a .可重复级别b .预定义级别c .已管理级别d .优化级别

正题考察软件工程的基础知识。

capabilitymaturitymodel (CMM )将软件开发过程的成熟度从低到高分为五个级别:初始级别、可重复级别、预定义级别、已管理级别和优化级别,每个成熟度级别

可重复水平包括软件配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软件子合同管理、软件项目跟踪与监督、软件项目策划、软件需求管理六个关键流程领域;

预定义级别包括七个关键流程领域:同行评审、小组协调、软件产品工程、集成软件管理、培训大纲、组织流程定义、组织流程焦点;

管理水平包括两个重要的过程领域:软件质量管理和定量过程管理;

优化水平包括过程变更管理、技改管理和缺陷预防三个重要的过程领域。

3、文件索引节点上有8个地址条目,每个地址条目大小为4字节,其中5个地址条目为直接地址索引,2个地址条目为主间接地址索引,1个地址条目在访问文件的逻辑块号码分别为5和518的情况下,系统分别为______; 此外,一个文件的最大长度为______KB。

a .直接地址索引和主间接地址索引b .直接地址索引和次间接地址索引

c .初级间接地址索引和次级间接地址索引d .初级间接地址索引和初级间接地址索引

A.517 B.1029 C.16513 D.66053

本主题提供了有关操作系统文件管理的基础知识。

按照题意,由于磁盘索引块为1KB字节,每个地址条目的大小为4字节,所以每个磁盘索引块可以存储1024/4=256个物理块地址。 文件索引节点有8个地址条目,其中5个地址条目是直接地址索引,因此逻辑块号为0到4的节点是直接地址索引,这两个地址条目是级别意味着在最初地址条目表示的物理块中存储逻辑块号码为5~260的物理块号码,在最初的地址条目表示的物理块中存储逻辑块号码为261~516的物理块号码; 一个地址条目是存储逻辑块号码517~66052的物理块号码的256个间接索引表的地址的二次间接地址索引。

上面的分析表明,如果访问文件的逻辑块号分别为5和518,则系统必须分别采用主间接地址索引和辅助间接地址索引。

单个文件的逻辑块编号为0到66

052,而磁盘数据块大小为1KB字节,所以单个文件最大长度是66053KB。

4、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和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和T3,且T1<T2<T3。系统按单道方式运行且采用短作业优先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是______。
A.T1+T2+T3 B.(T1+T2+T3)/3
C.(3T1+2T2+T3)/3 D.(T1+2T2+3T3)/3
[解析] 短作业优先(shortest Job First, SJF)调度算法用于进程调度时称为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该调度算法既可以用于作业调度也可以用于进程调度。在作业调度中,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每次从后备作业队列中选择估计运行时间最短的一个或几个作业,将它们调入内存,分配必要的资源,创建进程并放入就绪队列。
由于3个作业同时到达,所以作业执行的次序依次是J1、J2和J3,故周转时间分别为:
J1: T1;
J2: T1+T2;
J3: T1+T2+T3;
则平均周转时间:
(T1+(T1+T2)+(T1+T2+T3))/3=(3T1+2T2+T3)/3

5、以下协议中属于应用层协议的是(66),该协议的报文封装在(67)中传送。
A. SNMP B. ARP C. ICMP D. X.25
A. TCP B. IP C. UDP D. ICMP
[解析] ARP和ICMP是网络层协议,X.25是数据链路层协议,只有SNMP是应用层协议。 SNMP协议的报文是封装在UDP协议中传送。
2018年中考了SNMP

6、按指令流和数据流的组织关系,计算机系统的结构有以下不同类型,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属于,______结构。
A.SISD B.SIMD C.MISD D.MIMD

[解析]
按指令流和数据流的组织关系,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分为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 和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 。由于高性能计算机多采用并行技术,因此其结构属于SIMD或MIMD。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 是多计算机系统,由专门设计的可扩展性好的高带宽低延迟互联网络将成千上万个高性能微处理器构成的处理器节点互连而成,所以属于MIMD结构。

下午卷

1、为了对下图所示的程序段进行覆盖测试,必须适当地选择测试用例组。若x, y是两个变量,可选择的用例组共有Ⅰ、Ⅱ、Ⅲ、Ⅳ四组(如下表所示),则实现判定覆盖至少应采用的测试用例组是______。


A.Ⅰ、Ⅱ、Ⅲ或Ⅰ、Ⅱ、Ⅳ B.Ⅰ、Ⅱ、Ⅲ或Ⅱ、Ⅲ、Ⅳ
C.Ⅰ、Ⅲ、Ⅳ或Ⅱ、Ⅲ、Ⅳ D.Ⅰ、Ⅲ、Ⅳ或Ⅰ、Ⅱ、Ⅳ

[解析] 本题考查软件结构测试方面的基础知识。
在结构测试中,根据覆盖目标的不同,可分为语句覆盖、条件覆盖、判定覆盖、路径覆盖等。判定覆盖的含义是涉及若干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使得程序中每个判定的取真值分支和取假值分支至少执行一次。
本题中,为判定覆盖选取测试用例情形:对第一个判定选取测试用例组Ⅰ和Ⅱ,当用Ⅰ覆盖判定的T分支时,不会走到第二个分支;当用Ⅱ覆盖判定的F分支时,第二个判定需要另取一个测试用例组覆盖T分支,此时,取测试用例组Ⅲ或Ⅳ即可。

这道题虽然是选择题但是在2018年下午卷的时候考了类似的题目,需要你设计测试用例

2、阅读以下有关软件工程开发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答案填入对应栏内。
【说明】
V模型是在快速应用开发模型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由于将开发过程构造成一个V字型而得名,V模型强调软件开发的协作和速度,将软件实现和验证有机结合起来,在保证较高的软件质量情况下缩短开发周期,下图为V模型的完整诠释。

【问题1】
上图所示的V模型中,与开发阶段中概要设计对应测试阶段称为 (1) 。在系统或配置项测试阶段处应采用 (2) 方法。请将(1)和(2)处的内容填入相应位置。
【问题2】
请完成下面叙述,在(3)、(4)处填入恰当的内容,将解答填写在对应栏中。
从上图中水平对应关系看,左边是软件设计过程,右边是软件测试过程。在软件设计过程中,SQA应按 (3) 进行检查活动。在软件测试过程中,系统测试是基于 (4) 的测试。
【问题3】
完成下面对V模型优点的论述,将答案填写在对应栏中。
1.客户需求分析对应验收测试。在进行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的同时,测试人员就可以阅读、审查分析结果,从而 (5) 。
2.系统设计人员做系统设计时,测试人员可了解实现的过程,可 (6) 。
3.设计人员做详细设计时,测试人员可参与设计,对设计 (7) ,同时 (8) ,并基于用例开发测试脚本。
4.编码的同时进行单元测试,可尽快找出程序中的缺陷,提高 (9) 。
5.避免了瀑布模型所带来的误区,即软件测试是在 (10) 之后进行。

[解析]
(1)部件测试或组件测试 或 集成测试 (2)灰盒测试
[解析]
空(1)处对应概要设计,在软件工程中,以概要设计为测试依据的测试级别应为集成测试或部件测试。所以(1)处的正确答案应为部件测试,或组件测试,或集成测试。空(2)处的测试方法应为系统或配置项测试的测试方法,系统或配置项测试时,应该主要使用黑盒测试方法,但对一些特殊功能的测试还要对照代码使用白盒测试方法进行验证,所以应为灰盒测试方法。所以(1)处的正确答案应为灰盒测试。
(3)质量保证计划 (4)需求 或软件需求,或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解析]
在设计和分析过程中,SQA(Supplier Quality Assurance)的主要职责是进行质量保证活动,但SQA进行质量保证活动的依据为项目策划阶段制定的质量保证计划。所以(3)处的正确答案应为质量保证计划。
从上图可以看出,系统测试阶段的测试依据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主要描述软件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接口需求等,它描述的每一条功能,在程序不一定有一段相应的代码对应,而可能由多个程序单元的部分代码实现。故不能进行基于代码的测试,而应进行基于需求的测试。所以(4)处的正确答案应为需求,或软件需求,或软件需求规格说明都可。
(5)了解产品设计特性及用户的真正需求,确定测试目标,可准备用例并策划测试活动。
(6)设计系统测试方案和计划,并准备环境。
(7)进行评审,找出设计缺陷。
(8)设计测试用例,完善测试计划。
(9)程序质量,或软件质量。
(10)代码完成。
[解析]
从上图所示的V模型中还可以看出,左边是设计和分析,是软件设计实现的过程,同时伴随着质量保证活动——审核的过程,也就是静态的测试过程;右边是对左边结果的验证,是动态测试的过程,即对设计和分析的结果进行测试,以确认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
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对应验收测试,说明在做需求分析、产品功能设计的同时,测试人员就可以阅读、审查需求分析的结果,从而了解产品的设计特性、用户的真正需求,确定测试目标,可以准备用例(Use Case)并策划测试活动。
当系统设计人员在做系统设计时,测试人员可以了解系统是如何实现的,基于什么样的平台,这样可以设计系统的测试方案和测试计划,并事先准备系统的测试环境,包括硬件和第三方软件的采购。因为这些准备工作,实际上是要花去很多时间。
当设计人员在做在做详细设计时,测试人员可以参与设计,对设计进行评审,找出设计的缺陷,同时设计功能、新特性等各方面的测试用例,完善测试计划,并基于这些测试用例以开发测试脚本。
在编程的同时,进行单元测试,是一种很有效的办法,可以尽快找出程序中的错误,充分的单元测试可以大幅度提高程序质量、减少成本。
从中可以看出,V模型使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质量保证活动和项目同时展开,项目一启动,软件测试的工作也就启动了,避免了瀑布模型所带来的误区——软件测试是在代码完成之后进行。

这个V模型在2018下午卷中考了,图是一样的问题就不知道了。

心得

每一份试卷都有送分题的,送分题一般都是在前几年的试卷中抽题目,原题或者原题解析中讲过的改编题。所以吃透试卷上的解析尤为重要。
个人感觉相隔越近的试卷借鉴的机会越大。比如:2016年试卷中的题目很多2015年中都可以找到。
在做下午卷时一定要仔细的看试题的题目,因为很多问题都可以在题目中找到的。个人:一般来讲前三道大题问题的答案在题目都可以找到

资料什么的自己淘宝吧也不贵就几块钱,或者我看CSDN上也有人上传可以自行搜索下载。

我之前买的淘宝资料,不是最新的,可以参考一下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EXH7kRkJpYx7PdOE6GuwA 提取码: xq8h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