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极限存在和连续的关系

时间:2023-05-06 13:11:49 阅读:162010 作者:3940

正项级数的比较审查法是一种比较容易使用的方法。 特别是它的极限形式更常用。

在一般的高数书中,表现如下。

设limn unvn=l,l[0,]

如果是:

当0l 时,n=1un与n=1vn一起收敛。 如果l=0,则n=1vn收敛n=1UN收敛。 如果l=则n=1vn发散n=1UN发散。 另外,数学分析有别的表现,看起来不一样,但实际上是同一意思。

n=1vn收敛,如果l ,则n=1un也收敛。

n=1vn发散,如果是l0,n=1un也发散。

相比之下,数学分析(张筑生大师)版本更精致。 也就是说,关注点位于被选择的分母级数的通项上,在被选择的用于比较的级数发散的情况下,如果是正数,则分子的级数只会发散。

当分母选择的级数收敛时,只有通过比较得到的数不是无限大,才能判定分子级数收敛。

也就是说,与无限大相比,分母收敛时,无法判断分子是否为收敛级数,存在有必要改变判定方法的失效状态。

16.12.2更新:

回顾一下,果然第一个视点更容易使用。 也就是说,大多数我们首先比较,然后考虑分母的收敛性。 如果比是正常数(正项级数的比一定是正数),则为同收敛。 如果为0,则表示分子可以更快地走向0。 此时分母发散的话,就不能证明自己比分子发散更早收敛,所以没有任何作用。 只有分母收敛,分子比收敛更快收敛,自然也收敛。

如果比值无限大,分母收敛,就不能说分子不收敛。 因为分母不一定收敛于发散的边界。 只有分母发散,分子比分母发散,分子当然也发散。 请注意,收敛发散对于级数来说,两个角度、元素趋向于0,或者部分和一个数。

另外,说到边界,可以想到p级数的n=11n是发散的,但这不是收敛和发散的边界。 也就是说,有机会收敛到比那个稍微发散的级数。 这是粗糙粒度的比较。 例如n=11n(lnn ) p比p级数稍细。 包含对数的p级数也在p1时收敛。 在一些场景中,需要利用这种精细的比较得出结论。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