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pdf完整版,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时间:2023-05-05 10:53:26 阅读:214929 作者:73

《微信背后的产品观》 摘录自:《微信背后的产品观》一书 一、微信回顾 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入口产品经理: 1)了解人性(人是懒惰的,懒惰恰恰导致发明;人是跟风的,追逐时尚;人没有耐心,没有耐心看你的说明书;人不爱学习-马桶阅读理论:不要给用户超过马桶上看不完的内容;) 2)了解群体心理(用户是乌合之众;群体智商低于个体智商;互联网产品的用户是群体,非个体;重视屌丝用户) 3)产品经理,建造系统并制定规则,让群体在体统中演化 4)伟大的产品应该满足人的情感需求;lieu Galaxy note :方便长指甲打字 人性化: 以己推人(无法理解他人,只能理解自己) 1)产品的终极目标: 满足人性需求,满足人民的贪嗔痴,不臆想需求 2)产品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有DNA的产品才会演化(dna是产品的价值观,认知)产品面前,人人平等(做人人都爱用的产品)

二、用户篇 不要用户说要什么就做什么 用户需求是零散的,解决方案是归纳抽象的过程;
用户反馈可只帮助你了解到他们的想法
大部分新功能是可以砍掉的 想想,做了多少功能,是可以不做的;
不从同类产品里找需求 从别的产品里,无法深刻理解需求
三、需求篇 需求来自你对用户的了解,不是来自讨论,不是来自竞争对手需求来自对当下生活潮流的理解(朋友圈,是和朋友的互动中获得存在感,舒适感)需求来自于建立新系统:让二维码普及起来,成为入口(PC上的入口在搜索框,手机上的入口在二维码)产品是演化出来的,非规划出来的(每个版本的需求,取决于当时的整体用户环境,以及当下环境的判断,上个版本发布后才确定)群体效应是社交产品的核心(通过对人内心欲望的的洞察,建立虚拟社会的规则,引发群体效应,群体在推动规则变化)找到需求背后的本质需求(例如,通讯录要做分组吗,用户说要分组,但屏蔽几个人才是需求)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让新版看不出有变化)无法真正理解他人,无法满足海量的个体的个体需求,只能从自身其捕获大众需求找到需求背后的心理诉求,需求的本质往往归结为心理诉求: 例如,漂流瓶-满足好奇心,人们的倾诉需求
为群体效应而做:附近的 人-每个人在观察别人,也在被观察只抓主场景,不做全功能:做多源自不自信,要么化繁为简,要么克制自己做多的欲望 四、设计篇 设计就是分类(分类是人类大脑的识别模式;分类是化繁为简的方法之一;),例如,app保证只有四个底部TAB越简单的分类越易于被接受(微信会不断升级,但结构,界面会保持简单)手机 和 pc的区别(手机是肢体的延伸,pc是外物,即外部环境;移动互联网产品不是简单的pc到手机的移植)不过度设计(做的越多可能错的越多;对主干精雕细琢,对枝叶不做深深)极简方能不被超越(摇一摇很难被超越,因为我们已经做到极简)保留变化(不在1.0做2.0该做的;对不确定的,保留变化余地,先不做;上线是为了验证想法,是改进的开始)如果解决方案非常复杂,一定是问题错了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就是创新 五、气质篇 自然观,对产品的启发:简单,不用想去技术化思维,复杂的技术要隐藏在极度易用性背后产品是由理性搭建,却用来表达感性 ps: 改变旧世界的意愿,决定产品的高度
让技术产品传达人文意识(一千个人有一千种感觉:微信启动画面)让欢迎页成为你的产品发布会(每一个欢迎页就是一个故事)与众不同的思维,做与众不同的事文字反映气质(产品中的文字是你和用户在说话,反映了你的气质;避免的文字:“吧”、“哦”,勉强用户的句式-“还不邀请朋友”,不用“成功”,不用“您”,要用“你”)没有竞争对手(微信没有竞争对手,他们不是我们的产品经理;与其关注同行,不如关注未来)

六、UI篇 做三秒就会用的特性(去掉一切文字说明,至少隐藏;清晰易懂胜过一切修饰)不让用户选择;不提供可选方案(每增加一种选择,都让用户迷惑,产生不固定感)成为傻瓜用户(通过大量CE来了解人们是如何用产品的;从傻瓜用户角度来体验产品,才能发现问题) ps:注重第一次体验的感觉,用熟了就不能发现问题了
PM的心态(深入问题本质;用数据和调研来说话)UI是通过产品和用户交谈可以体验,但不应多用直接竞争对手产品UI是去满足场景和特性,所以先特性,再UI别让我思考:每个对话框都有一个明显的默认按钮需要文字解释的功能不是好体验  用户不会看文字解释  用户不了解背景知识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