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中考找规律题大全(初中数学解题规律方法与技巧)

时间:2023-05-04 02:54:47 阅读:84626 作者:1166

开始今天的文章之前,让我们来看看典型的例题。

观察图中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附加的数字法则,就会发现数2011应该附加在()上

解:通过观察,发现正方形左下角是4的倍数,左上角是4的倍数多3,右下角是4的倍数多1,右上角是4的倍数多2

20114=502…3、

数2011应填写在第503个正方形的左上角。

所以选择c。

试验点分析:

规则类型:图形的变化系。

问题分析:

据观察,正方形左下角是4的倍数,左上角是4的倍数多3,右下角是4的倍数多1,右上角是4的倍数多2。

解决问题并反省:

这个问题主要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变化类这个知识点,从前面的数值中发现正方形各个角的规律,这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定律型问题又称归纳猜想问题,或观察、归纳、猜想问题。 这种题型最大的特点不是直接给出试题的结论和条件,而是经常给出一列数、一列等式或一列图形的一部分,然后通过观察、分析、概括、推理、猜想等一系列活动,逐步确定所要求的结论

无论是平时的数学考试,还是中考,规律的问题一直是中考的数学热点,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答题的形式出现,可以很好地考查考生的解题能力。

中考数学规型题,典型例题分析2 :

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C=a、BD=b,并且AC、BD得到依次连接四边形ABCD的各边的中点的四边形A1B1C1D1,进而依次连接四边形A1B1C1D1的各边的中点,得到四边形A2B2C2D2…

(连接A1C1、B1D1。

在四边形ABCD中,依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得到四边形A1B1C1D1,

(a1d1(BD、b1c1(BD、C1 D1 (交流电、A1 B1 (交流电;

(A1D1(B1C1、A1B1) C1D1、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B1D1=A1C1 (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A2D2=C2D2=C2B2=B2A2 (中位线定理)、

四边形A2B2C2D2为菱形;

因此,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由可知,四边形A2B2C2D2为菱形;

根据中位线定理,四边形A4B4C4D4为菱形,因此该选项是正确的;

根据中位线的性质,A5B5=A3B3/2=A1B1/4=AB/8、B5C5=B3C3/2=B1C1/4=BC/8、

四边形A5B5C5D5的周长为2(ab )/8=) ab )/4; 因此,该选项是正确的;

(四边形ABCD中,AC=a、BD=b、且AC、BD、

s四边形ABCD=ab;

正如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以推测的那样,每当得到四边形时,其面积就会变成原来的一半,

四边形AnBnCnDn的面积为ab/2n;

因此,这个选项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是正确的

所以选择c。

试验点分析: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规律型。

问题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找出变化的四边形边长与四边形ABCD各边长的关系规则,然后对以下选项进行分析和判断。

根据矩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判断

根据菱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判断

四边形周长公式:根据周长=边长之和计算四边形A5B5C5D5的周长;

根据四边形AnBnCnDn的面积和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数量关系求出其面积。

解决问题并反省:

本问题主要研究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矩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在解这个问题时,需要整理菱形、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中考数学规型题,典型例题分析3 :

古印度梵塔神庙里,有巨大的照片吗? 传说中的木板被铸造,上面立着高3米的石柱。 其中一根石柱插入了64个中心有孔的大小2、2、不同1寸厚的金盘。 小盘子上压着大盘子。 如图所示,把这些金盘全部从1柱移到3柱,移动中不能用大盘子压住小盘。 移动日,喜马拉雅

>设h(n)是把n个盘子从1柱移到3柱过程中移动盘子之最少次数

n=1时,h(1)=1;

n=2时,小盘→2柱,大盘→3柱,小柱从2柱→3柱,完成.即h(2)=3;

n=3时,小盘→3柱,中盘→2柱,小柱从3柱→2柱.[即用h(2)种方法把中.小两盘移到2柱,大盘3柱;再用h(2)种方法把中.小两盘从2柱3柱,完成;

我们没有时间去移64个盘子,但你可由以上移动过程的规律,计算n=6时,h(6)=(  )

解:根据题意,n=1时,h(1)=1,

n=2时,小盘→2柱,大盘→3柱,小柱从2柱→3柱,完成,即h(2)=3=22﹣1;

n=3时,小盘→3柱,中盘→2柱,小柱从3柱→2柱,[用h(2)种方法把中.小两盘移到2柱,大盘3柱;再用h(2)种方法把中.小两盘从2柱3柱,完成],

h(3)=h(2)×h(2)+1=3×2+1=7=23﹣1,

h(4)=h(3)×h(3)+1=7×2+1=15=24﹣1,

以此类推,h(n)=h(n﹣1)×h(n﹣1)+1=2n﹣1,

∴h(6)=26﹣1=64﹣1=63.

故选C.

考点分析:

图形的变化类;阅读型;规律型。

题干分析:

根据移动方法与规律发现,随着盘子数目的增多,都是分两个阶段移动,用盘子数目减1的移动次数都移动到2柱,然后把最大的盘子移动到3柱,再用同样的次数从2柱移动到3柱,从而完成,然后根据移动次数的数据找出总的规律求解即可。

解题反思:

本题考查了图形变化的规律问题,根据题目信息,得出移动次数分成两段计数,利用盘子少一个时的移动次数移动到2柱,把最大的盘子移动到3柱,然后再用同样的次数从2柱移动到3柱,从而完成移动过程是解题的关键,本题对阅读并理解题目信息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要想正确解决此类问题,那么大家就要对题目所给的具体结论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从中发现其变化规律,并由此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然后再给出合理的证明或加以运用。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规律型问题一般有数字猜想型、数式规律型、图象变化猜想型、坐标变化型等这么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规律题解法上可能有差别,但本质上是一样的。

如规律型问题一般都是给出一组具有某种特定关系的数、式、图形,或是给出与图形有关的操作、变化过程,要求通过观察、分析、推理,探求其中所生动的纸鹤的规律,进而归纳或猜想出一般性的结论。

从规律型问题本质上来看,考生在解答过程中需要经历观察、归纳、猜想、试验、证明等数学活动,这就对考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等提出要求。

中考数学规律型问题,典型例题分析4:

如图(1),将一个正六边形各边延长,构成一个正六角星形AFBDCE,它的面积为1,取△ABC和△DEF各边中点,连接成正六角星形A1F1B1D1C1E1,如图(2)中阴影部分;取△A1B1C1和△1D1E1F1各边中点,连接成正六角星形A2F2B2D2C2E2F2,如图(3)中阴影部分;如此下去…,则正六角星形AnFnBnDnCnEnFn的面积为1/4n.

考点分析: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规律型。

题干分析:

先分别求出第一个正六角星形AFBDCE与第二个边长之比,再根据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找出规律即可解答。

解题反思:

本题考查的是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中考数学规律型问题,典型例题分析5:

如图,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按这样的运动规律,经过第2011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   .

解:根据动点P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按图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第1次从原点运动到点(1,1),

第2次接着运动到点(2,0),第3次接着运动到点(3,2),

∴第4次运动到点(4,0),第5次接着运动到点(5,1),…,

∴横坐标为运动次数,经过第2011次运动后,动点P的横坐标为2011,

纵坐标为1,0,2,0,每4次一轮,

∴经过第2011次运动后,动点P的纵坐标为:2011÷4=502余3,

故纵坐标为四个数中第三个,即为2,

∴经过第2011次运动后,动点P的坐标是:(2011,2),

故答案为:(2011,2).

考点分析:

点的坐标;规律型。

题干分析:

根据已知提供的数据从横纵坐标分别分析得出横坐标为运动次数,纵坐标为1,0,2,0,每4次一轮这一规律,进而求出即可。

解题反思:

此题主要考查了点的坐标规律,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从所给的数据和图形中寻求规律进行解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最后,大家一定要记住规律型问题的解题策略:根据已有的图象与文字提供的信息或解题模式,进行适当的正向迁移和归纳推理,并通过计算或证明解决实际问题。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