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人的行为本质(人的本质是)

时间:2023-05-03 19:08:15 阅读:91631 作者:359

认知和行为,这是心理活动的一体两面,如何进一步思考两者的关系,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呢?

我们知道这样语调好的词。 “我知道这么多道理,但我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话非常鲜明地表达了认知和行为的辩证关系。 生活光知道是不行的。

同时,这句话也说明了道理很难懂。 “向社会学习”太简单了,从出生就开始社会化了,所以父母、亲属、学校、朋友、书籍、电影等,还有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怎么做才符合规则。

也就是说,道理浅显,来源多不胜数,不如用自己的行动和实践来印证他人难以灌输道理,从而认识行动主义的本质。

用行动验证道理,把大道理变成自己的小体验,是破茧成蝶实现蜕变的关键一步。

这样,行动主义的精髓就是检验大道理,完善和修改现有的知识经验体系。

必须强调的是,上面使用“行为”一词是简化的说法,实际上行为与行为主义不同,我这里和今后文字中所说的行为都是行为主义的简化称呼。

之所以这样强调差异,是因为两者的本质不同,就像学习和自律学习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一样。

行为主义的主要形式是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指奖惩的结果反过来影响行为本身,导致该行为的重复和减少。

这里涉及对他人的行为和自我行为两方面。

别人的行为方面,比如父母批评孩子的作业并拖拉。 这种批评,对我们父母来说,是对孩子作业拖拉行为给予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是作业拖拉行为给予的刺激、批评、是正罚。

如果孩子在我们的批评中真的好了,说明批评是有效的,对孩子是有效的惩罚,对我们是有效的行为。 否则,我们的批评就是无效的行为。 也可以说,由于没有达到目的,如果想要改变孩子而受挫,批判行为就会减少。 (); 对孩子来说是无效的惩罚。 因为作业的拖拽没有减少。

对于自己的行为来说,比如对小事生气,表达简洁而困惑,闷闷不乐,都是对对外事物的行为反应。 如果行动有助于解决事物,促进自己的心理成长,提高人际关系的和谐,那么就是有效的行动,否则就是无效的行动。

从这两种行为来看,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要看行为结果是否有效,就像操作条件下作用的刺激是否改变了原有行为一样,有效改变了原有行为的奖惩才是有效的奖惩。

对于行为主义的操作条件作用来说,对他人言行的刺激是我们的行为,而不是只是实施的行为本身,要关注行为是否有效。

举个例子。

昨天你说没有通过主道的小路堵车更严重,这个惩罚的结果是我改变了原来的行为,没有通过小路接近道路。 但是,请记住,只有当我意识到这一点,并且下一次真正做到了的时候,才可以说是行动主义的有效行为。

例如,因工作而责备别人,或对工作成果不满的言行,对改变别人没有帮助。 毕竟,必须让内心平静下来,告诉他们该怎么办。 另外,带着感情处理事情是无效的行为,因为它反映了我的心理状态,不健康。 认识到这一点是开始,以后改变才是有效的行为。

例如,使用“三个词不离开本职”的腹稿概括法,报告问题,传达事物,表达自己,尝试有效的行动。 有时,把复杂的问题事先归纳为方案、门槛、步骤、资金四个词,并且提出三个方案让上级做选择题,自然会有效果。 虽然这种行为被良好的效果所加强,但请记住,只有再次重复这种行为才是有效的行为。

问题是,通过奖惩来加强或减少行为才是行为主义的本质,但它很容易,一蹴而就,顺利吗?

明天继续讨论有效行为的可持续性问题,继续明确行为主义的本质,欢迎大家分享高见。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