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论语今读岁寒(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论语)

时间:2023-11-22 09:19:24 阅读:788 作者:重演那场戏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论语 论语今读岁寒?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论语 论语今读岁寒?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论语今读岁寒(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论语)-第1张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论语 论语今读岁寒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

孔子说,“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树柏树不凋谢。”

【记】

在冰雪严寒的恶劣环境中,才能真正显示具有韧性精神的意志崇高。“后凋”之“后”应训解为“不”,古人用“后”代“不”,措辞婉约也。

以自然景物喻人事品德,乃充满情感特征的诗意语言(审美),此中国文字乃及文化特征之一。在中国,松树至今犹多入诗入画。在这里,非苦难(岁寒)本身而是抵御和战胜苦难,才有此欢乐颂。这正是中国乐感文化不同于俄罗斯“苦难即得救,即欢娱”之所在。

康德有所谓“道德的象征”,中国以松柏象征喻韧性精神,以肯定的情感态度来激励人们,并由此进入更深一层的超道德的审美的“本体”境界,即对本真存有的情感把握:人与以松柏为代表的宇宙自然融合为一。

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如同在艺术中,同样可以体验、把握、领悟这一最高“本体”。“如何活”“为什么活”与“活得怎样”在这里便混沌一体,难以分别了。

韦伯认为宗教状态正在于它的非日常性、非世俗性,中国以审美代宗教达到此最高本体,却可以在日常性世俗性之中,其中包括对苦难的关注。“仁”“敬”“诚”“庄”诸道德范畴均有审美情感,因此可信仰的不是那可畏怖的严厉上帝,而是具有情感的生命本身,亦即相信人类如同天地一样将延续永生而趋行于善(道)。

所谓“以美储善”即松柏后凋之谓也。文天祥所云“唯其义至,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极为精辟地概括了责任感(义)与天地感(仁)、道德(义)与情感(仁)的关系,文天祥以力行实践完成了这一关系,由至大至刚而至美至圣。中国古典传统的典范,如焉斯见。

(李泽厚《论语今读》)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