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延续5000年的非洲割礼(汉族留胡须传统)

时间:2023-11-20 12:06:00 阅读:847 作者:猛先生

前几天,我从由现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沙漠之花》中得知:非洲女孩只要达到3岁,就必须执行割礼。

因为在他们的民族思想中,女孩两腿间的器官是不纯洁的,所以必须以他们自创的割礼仪式,来重塑女孩们的洁净。

这个传承了5000年的文化,并不必然地被所有女性接受,但是即便有一些女性对这个文化产生质疑,在环境和负面结果的影响下,她也无能为力改变一切。

因为,一旦谁家的女孩在一生中不去执行割礼,那么,换来的结果是不仅不能结婚,而且还会被村里的人驱逐家乡,最终沦为妓女。

延续5000年的非洲割礼(汉族留胡须传统)-第1张

因为害怕受到这样的遭遇,几乎所有的女性在孩子适合的年纪便会带去割礼师那里执行这一仪式。

即便身为过来人的母亲深知,在这个仪式背后,等待她们一生的是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

为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延续了几千年的习惯,她们还是不得不继续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她的痛苦一生。

延续5000年的非洲割礼(汉族留胡须传统)-第2张

人们都说,割礼是非洲遗传了几千年的文化,是一种对女性纯洁的传承。而事实上,这不也是维持了几千年的传统习惯吗?

查阅了《习惯的力量》,我了解了习惯到底是怎样传承的,是如何让人不敢挑战,亦或是无法改变的。

在这本书中,查尔斯都希格用一个猴子的例子为我们讲述了习惯到底是怎么养成的,而人们又是如何始终保持着不知不觉的习惯的。

他将一个名叫胡里奥的猴子安排在暗室的椅子上,并在椅子前面放置了一个电脑显示器。

在那里,胡里奥需要做的事情是,当显示屏显示为某个特定的彩色图案时,它就拉动拉杆,然后,连着天花板的导管里就会流出一滴黑莓汁(这是胡里奥最喜欢喝的一种果汁),滴到它的嘴里。

延续5000年的非洲割礼(汉族留胡须传统)-第3张

在最初时,胡里奥对这种操作并不感兴趣,但是当它顺利喝到几次果汁时,它变得对电脑屏幕高度注意起来。

慢慢的它意识到,当电脑屏幕显示这个特定的彩色图案,只要它拉动拉杆,它就能顺利喝到果汁。

这个过程给做实验的科学家们带来一个结论:每当胡里奥得到奖赏时,它脑内活动就会出现一个尖峰脉冲,显示胡里奥大脑正在欢呼自己拿到了奖赏。反复下去,胡里奥拉动拉杆的行为便形成了一种习惯。

当这个实验继续进行,且它的动作越来越娴熟时,胡里奥习惯便根深蒂固,并且大脑也开始提前预期果汁的出现。

也就是说,在经历不断练习后,只要胡里奥看到屏幕上的特定图案,还没等它喝到果汁,它便开始预期自己要得到果汁。

从这个简单的实验便可以看出,因为有了屏幕上特定图案的暗示和最后的奖赏,猴子很自然地形成了拉动拉杆的习惯。

延续5000年的非洲割礼(汉族留胡须传统)-第4张

如果一个暗示和奖励可以让人形成某种习惯。那么,非洲延续了几千年的的割礼习惯,会不会也是因为年龄的暗示和纯洁的奖励,所以才有了世世代代的割礼呢?

假如在最早期的非洲割礼文化中,女孩长到3岁,便要执行割礼,这个(年龄)便成为延续割礼习惯的一个暗示。

而割礼成功后,父母或族群对这个孩子已得到一生纯洁的想法确信无疑,那么父母心里认为(孩子得到的纯洁),就是养成割礼习惯的奖赏。

延续5000年的非洲割礼(汉族留胡须传统)-第5张

当最早期接受割礼的孩童群中的父母,或是孩子所在部落的男人女人已经养成割礼这一习惯。那么,这个习惯就会被蔓延到村村落落。因为只要孩子到达3岁,进行了割礼,孩子就拥有纯洁,就可以嫁人。

拥有纯洁是非洲女孩可以嫁人的必备前提,如果一个女孩在非洲不能嫁人,这将是这个家庭多么痛苦的事情。因为,在父母的收入中,嫁闺女所得收入占比是最大的。所以,过去非洲的家庭,是极不容许出现女儿嫁不出去的想象。

如果一项习惯是由暗示和奖励相结合的惯常行为而养成,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大大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

举例:想要养成跑步的习惯

设定跑步的闹钟作为暗示,把100克奶昔作为奖赏。当闹钟响起,就去跑步,一旦达成跑步的目标,就奖励自己奶昔。

坚持执行这个习惯回路21天,甚至更长时间。慢慢地,这个由暗示和奖赏带动下的跑步习惯,便会逐步养成。

人类习惯是一个可怕的东西,它会让人愈发积极向上,也会让人颓废、影响人的思维、阻碍人的发展,甚至让人生事业无法实现成功…

延续5000年的非洲割礼(汉族留胡须传统)-第6张

很多人能获得成功,因为他们都懂得了改变思维、提高自己的方法,谁愿意把自己带入绝望的习惯持续一生呢?

“习惯的培养”就可以把我们的思维带入通往成功的正确轨道上。

延续5000年的非洲割礼(汉族留胡须传统)-第7张

文章由万子婳原创,感谢关注

—end—

3岁非洲女孩割礼,终于明白:今天,人类进化始终存在

10个富有定律:想成为富人,先有富人习惯,用致富思维面对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必删!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