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三国之熵三董卓,三国的枭雄董卓

时间:2024-02-12 16:00:01 阅读:319 作者:咱哭了

三国之熵三:董卓

董卓,在历史上,是个有意思的人。

三国之熵三董卓,三国的枭雄董卓-第1张

董卓,祖籍凉州(涵盖今天新疆、宁夏、青海、甘肃各部分)临洮县,与今甘肃定西临洮或有出入,也不会太远,离今天的新疆很近,但其出生在豫州颍川郡轮氏县(河南登封附近),因为董卓之父在轮氏县任县尉。

当时,羌人占领了凉州不少地方,董卓生下不久就被带回凉州,与羌人一起长大。

由于生于地方豪强之家,董卓少时便养成了放纵任性、粗野凶狠的性格,故史载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性粗猛有谋”。

董卓天性好斗,身强体健,马上能左右开弓,野蛮凶狠的性格和粗壮强悍的体魄,使得当地人都畏他三分,周边羌人也不敢有丝毫怠慢。

羌族首领豪杰为了保全自己,极力迎合趋附董卓,常带大量牲畜和财物来拜,多与董卓称兄道弟,董卓见羌人敬畏自己,便在其中培植收罗亲信,他不惜花费家产,每当羌人首领来家作客,便杀牛宰羊,好酒好菜,逐步收买人心。

长此以往,羌人既畏董卓凶悍,又感董卓豪爽,故多数归附他,愿意听他调遣。

有一次,一个羌人土豪见董卓家的牛羊宰得所剩无几,便从老远赶来上千头牛,赠予董卓,可见董卓当时在羌人中的影响甚大。

此外,董卓常扮游侠豪客,在当地享有“健侠”之名,他还收罗大批失意落魄的无赖囚徒,这些人中很多为董卓的义气感动,便一直死心塌地的跟随他。

不可否认,董卓有非凡的才武,至少在凉州是吃得通的,他不断拉拢、兼并地方势力,逐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力量,成为陇西风云人物。

当时朝廷名存实亡,地方势力尾大不掉,中央政府需要董卓这样的人物协调管理地方事务,历史背景,充分给了董卓上演一出好戏的舞台。

懂权谋,是董卓的高明之处。

他先后做过‘兵马掾’、‘羽林郎’、‘军司马’、‘郎中’、‘西域戊己校尉’。

西域,就是新疆南部;

校尉,如同今天的武警部司令,已经是很大的官。

而此间,董卓未立多少战功,只是在对汉阳郡的羌人作战中出了点力,可见,他是个会做官的人。

不久,董卓丢了官,但是,他很快又做了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不服不行。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张角黄巾军起,董卓被封“东中郎将”,派去冀州打张角,战败,又丢了官。

中平二年(公元185年),边章、韩遂率领凉州兵打到了陕西渭河流域,朝廷调“左车骑将军”皇甫嵩来对付他们,也起用了董卓,封“中郎将”,有意思的是,皇甫嵩与董卓是大同乡。

三国之熵三董卓,三国的枭雄董卓-第2张

不过,皇甫嵩与董卓没能打败凉州军,朝廷改派张温来代替皇甫嵩,封张温为‘车骑将军’,董卓又升为“破虏将军”。

张温先是小胜,派“荡寇将军”周慎带三万兵追击,却被边章、韩遂打败。

张温派董卓带三万兵去打“先零”族的羌人,董卓被围,差点全军覆没,他用了筑堰捕鱼的假象逃走,官方称“全师而还”,反而有功,封为台乡侯,服。

中平三年(公元186年),边章与韩遂内讧,韩遂杀了边章,围攻陇西郡,陇西太守李相如投降,他们杀死凉州刺史耿鄙,凉州司马马腾(马超之父)加入韩遂阵营,一时声势浩大。

中平五年(公元188年),韩遂等围攻陈仓(陕西宝鸡),朝廷封皇甫嵩为左将军,董卓为前将军,带兵解了围。

董卓因此又升了官,封为“少府”,乃中央政府的九卿之一,管钱的,如当今的财政部长。董卓却嫌官小,不就,朝廷便封他为“并州牧”,这可是一方大员,州牧比刺史、太守大,是一州军政、行政的一把手。朝廷叫他把军队交出来,统归皇甫嵩指挥,董卓拒绝,直接把军队带去并州,待时而动。

此时,朝廷主政的是大将军何进,他是皇太后的哥哥,何进不但不惩罚董卓,还叫董卓带兵到洛阳,因为他要杀尽宫中“常侍”(即宦官太监),皇太后不许,他便叫董卓假造反,逼皇太后就范。

宦官外戚之争,由来已久,这次,给了董卓一次莫大的机会。

董卓带了三千兵到洛阳。

此时,何进已被宦官张让、段珪等率人杀死,何进的手下吴匡、张璋、袁术带人与宦官们争斗,卢植也加入对付宦官之列,不久,袁绍、何苗(何进的弟弟)、董旻(董卓的弟弟)等人也参与进来,洛阳混战,何苗死于吴匡之手,莫名其妙的,十二常侍、大小宦官皆被杀。

少帝(14岁,何太后之子)与陈留王(9岁,王美人之子,王美人已死)被吴贡带到了洛阳城郊的北芒镇,董卓刚到洛阳就接到消息,便直接领兵到北芒镇,带少帝与陈留王回洛阳。

三国之熵三董卓,三国的枭雄董卓-第3张

这个大漏,捡的可以,曹操后来也是这般,可惜董卓与曹操不一样。

少帝见了董卓与他带的军队,吓哭,因为其中很多都是羌人、胡人,相貌凶狠,陈留王却有胆量,与董卓能对答如流,颇讨董卓喜欢。

董卓带少帝、陈留王入洛阳城,已是清扫宦官后的第三天了。

董卓马上干了几件事:

其一,即刻控制京城,重利诱惑吕布,吕布中招,杀了义父“执金吾”丁原,“执金吾”相当于清朝的“九门提督”、今天的公安局长。董卓遂接管了丁原的兵。

其二,要何太后与参录尚书事袁隗免了司空刘弘的官,自己任司空。

其三,召集百官大会,要废少帝,新立陈留王为皇帝。

按,当时,要废帝立新之事,有很多官员是反董卓的,但是为何不敢直面对抗董卓,因为董卓玩了招:瞒天过海。

董卓只带了有三千兵来洛阳,他让手下深夜秘密离开洛阳,第二天又让他们大张旗鼓的入城,反复多次后,很多老百姓与袁绍、袁术等文武官员都相信来了不少凉州兵,加上董卓得到了丁原的兵,其势已成,无人能抗。

卢植反对董卓,董卓要杀他,得蔡邕、彭卓等人劝阻,才免一死,卢植被董卓免职,离开洛阳做隐士去了。

袁绍也反对,与董卓争论一番后,离开洛阳,奔冀州(河北)去了。

由此,陈留王正式就帝位,便是史书中的汉献帝,少帝被废为弘农王。

三国之熵三董卓,三国的枭雄董卓-第4张

看董卓做的三件事,前两件还是有料的,但是第三件事,却是值得玩味的,为什么?

东汉末年,朝廷大患就是宦官把持朝政,董卓到时,宦官正好被屠戮殆尽,此外,皇帝外戚也凋零败亡,真可谓天赐良机,董卓大权一揽,他的方向是两个:

第一,一代名臣,名垂青史;

第二,改朝夺位,登基称帝。

若是第一种想法,董卓可能性小,大家看看他的成长史便知,此外,他从边陲而来,权力、声望与京城那些权贵相比,还是薄得多,文化底蕴也不及。

若是第二种想法,董卓这事就干的傻,一个糊涂懦弱的少帝,当然要比一个聪慧有胆的陈留王容易控制,只要经营好中央政府,大权在握,安抚好地方,改朝是水到渠成之事。

在这一点上,董卓与曹操差距甚远。

陈留王登基之后,董卓也是做了些努力,以证为国为民之情怀,他起用不少当时的文人名流,布衣名士,比如蔡邕、韩馥、刘岱、孔伷、荀爽、杨彪、黄琬、刘表等,又为多人平反,比如陈蕃、窦武等。

然而,他以伊尹、霍光自居,废立之事太过鲁莽,反而给人口实,因为他无此底蕴与权威,老百姓会觉得又是一个王莽,而杀害汉少帝及其母亲何太后,便引起了举国有识之士的不平与愤概,也给了各地反对他的军阀以有力的借口。

在政治上,董卓还有很大的缺口,最搞笑的是,他识人不明,错判了汉人与羌人的习性,羌人得个头衔或许高兴好些天,忠诚度增加不少,而像袁绍、袁术、曹操等人,不是他董卓这种粗犷之人能驾驭的,他觉得封个官便可安抚,于是封袁绍为渤海太守、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等。

事与愿违,出生于“四世三公”的袁绍自然成为反对董卓的总召集人。

三国之熵三董卓,三国的枭雄董卓-第5张

袁家所谓‘四世三公’,便是袁家从司徒袁安开始,连续四代都有人做了三公(司徒、太尉、司空)级大官。

袁绍以渤海为根据地,让东郡太守桥瑁伪造文书,用司徒杨彪、太尉黄琬、司空荀爽之名发表了一篇檄文,申讨董卓的弑君之罪,开始了讨卓运动。

很多人看了这份檄文,都信了,包括韩馥等,对董卓反戈。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反董同盟传檄天下,声讨董卓,集结了很多兵力,向洛阳进军。联军主要领头成员是:

后将军袁术(孙坚),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渤海郡太守袁绍,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郡太守张邈(曹操),广陵郡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国国相鲍信等。

联军集结,分在河内郡怀县(河南武陟西南)、颍川郡阳翟县(禹县)、酸枣县(延津县北)、邺县(临漳之西)。

董卓此时任命自己为“相国”,位于三公之上,他准备征兵抵御袁绍等人,尚书郑泰劝阻,说凉州汉兵、羌兵、胡兵已是天下最强之兵,何须劳惊百姓,免得引起老百姓“相聚而非”。

董卓听从了建议,却决定不与袁绍等人计较,带汉献帝离开洛阳,迁都长安,留部将徐荣、女婿牛辅监守。

荒唐的是,董卓强迫数百万老百姓扶老携幼一起走,还坚壁清野,一把火烧掉了中国200年来的第一大城:洛阳。

董卓此举,等于不战而走,第一,威望尽失;第二,激怒了数百万老百姓,后果难测。

董卓没有想到的是,袁绍等人不仅不能打到洛阳来,而且也不敢打,只是虚张声势,其动机的根本只是为了脱离朝廷的控制,据地为王。

真正想打敢打的,只有两个人:曹操、孙坚。

三国之熵三董卓,三国的枭雄董卓-第6张

曹操此时做的最大的官位是校尉,还不到刺史、太守、州牧一类的大官,他在陈留郡募了些兵,随陈留郡太守张邈而来,属于小股东,没有什么话语权。

袁绍等人拥兵十几万,却日日“置酒高会”,曹操鄙之,便带兵单独行动,张邈也派了一些兵助他,在荥阳县汴河地界,与董卓的部将徐丰打了一仗,被打败。

曹操回到酸枣,见袁绍等人还是“置酒高会”,遂回扬州(安徽、江苏、江西、浙江)募兵,得一千多人,再到怀县,此时袁绍还在怀县,很多盟友却散了。

原来袁绍等人待粮食吃完,各方人马作鸟兽散,且喝酒喝出了情况,桥瑁与刘岱由盟友喝成了敌人,打杀起来,桥瑁被刘岱杀死。

就如今日,酒桌上常有发狂,往日朋友,今后冤家,可笑可叹,如出一辙。

董卓派了五个人来与袁绍谈和,分别是“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瓌(gui)、“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几人官职算是大员了,可惜,来错了地方,前面三人被袁绍借刀杀人,叫王匡杀了,少府阴修被袁术杀了,只有韩融躲过一劫,因为他德望甚高,众人不敢背负骂名。

袁绍作为盟军老大,连“两军相交,不斩来使”的基本规矩都不懂,其谋略与心胸可见一斑,纵横天下的事,基本上与他无关了。

董卓听说使者被杀,怒,遂派兵进攻屯兵河阳(河南孟县之西)的河内郡太守王匡,王匡被打得溃不成军。

董卓此时觉得“相国”还不够,又叫汉献帝封他为“太师”,位在诸侯王之上,似乎在为改朝换代做准备,可惜,他的黄粱美梦还没有开始,另一位讨伐董卓的人来了。

孙坚,当过朱儁的司马、议郎、长沙郡太守,他此时实力比曹操大的多。

三国之熵三董卓,三国的枭雄董卓-第7张

讨董同盟成立时,孙坚尚未感到,他与袁术走的近,袁术邀请孙坚北上讨董,孙坚从长沙出发,到南阳,杀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与袁术会合后,将南阳郡地盘交给袁术,继续北上。

袁术感谢孙坚给他南阳,上表推荐孙坚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自此,孙坚便称”破虏将军”。

孙坚与董卓的部队打了几仗,起初袁术后援粮草不足,而袁绍此时竟然派个周昂做所谓的豫州刺史,孙坚怒,回军赶走周昂,又到南阳见袁术道:“董卓杀你袁家大小几十口,不曾杀我孙家一人,我打董卓,于公无私;若是论私,也是为你袁家报仇,你既不出兵,也不出粮,你是希望我战败么?”

袁术羞愧难当,后续便源源不断供应粮草,孙坚真英雄,得到可靠的后备支援后,大胜吕布、胡轸,一路杀到洛阳,董卓仓皇撤退,去了长安,留下朱儁守洛阳。

朱儁是个明白人,遂与讨董势力联络,直接反董,很多刺史、太守响应,送兵送粮,比如徐州刺史陶谦,一次性送来三千兵。朱儁带领部队从洛阳移出至中牟,官衔是陶谦上表的“行车骑将军”,暂不表了。

三国之熵三董卓,三国的枭雄董卓-第8张

董卓捞官本事有一套,但是吏治反面是不行的,他树威的方式很特别,比如:割耳朵、挖眼睛、砍手砍腿、活煮等,自称“不测之恩威”。其实,他带着当时华夏最强的兵,又掌控着汉献帝与朝廷文武百官,完全不需要这些下三滥的手法,暴露了他的低能与野蛮,散失人心,能臣与酷吏往往只有一纸之隔。

最要命的是,董卓的做法,让身边亲近的人也战战兢兢,不可终日,没有人会愿意长期呆在一个杀人阎王身边,谁也不知道他的刀哪天落在自己头上。

连吕布都惶恐不已,野史记载,董卓曾经为了一件小事,拨出手戟掷向吕布,幸亏吕布武功可以,反应快躲闪开了。要知道,吕布是董卓养子,与董卓女婿牛辅,是董卓最亲信之人,董卓似乎没有亲生儿子。

独裁、贪婪、凶狠、多疑都汇入董卓身上,大多时候,这样的人都是不长久的。

权力的衍生品,古今中外皆如此。

“司徒”王允乃谋心高手,识破董卓的纸老虎威风,设计赚得吕布,又联络了一些京城官员,布下了陷阱。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汉献帝小病初愈,下诏群臣会于未央殿。

董卓赴会,在宫城的北掖门,王允等人早候在此,董卓的马车一停,骑都尉李肃(并州九原人,吕布同乡)率先动手出刀,不过他只是砍伤了董卓的臂膀,董卓滚下马车,他不知道吕布已经变心,还大叫:“奉先何在?”,吕布即取出士孙瑞所写的汉献帝诏书道:“有诏,讨贼臣。”遂用方天戟一刺,了结了董卓。

三国之熵三董卓,三国的枭雄董卓-第9张

董卓一死,宫内外的兵士都高呼万岁,许多老百姓上街载歌载舞,喝酒吃肉,大肆庆祝。

董卓,他自己都没想到坏到了人人皆想杀他而后快的地步,文明与野蛮中间的路程是人类几万年甚至是几十万年进化而来的,不是靠挖眼割耳得来的,精神信仰才是统御万灵的根本。

董卓的尸首发了光,因为看守者在他的肚脐眼上插了根捻子,也算恶有恶报,给黑夜带来了一点光明。袁绍、袁术的门生故吏把董卓的尸身烧成灰烬,抛散在街道上,泄愤。只留下董卓的头颅高悬,昭告天下。

王允被汉献帝封“录尚书事”的实权,吕布被封温侯,任命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王允举荐升“御史中丞”皇甫嵩为“征西将军”,派皇甫嵩到长安西南的郿坞,没收董卓的财货,结果是:黄金两三万斤,白银八九万斤,衣料、珍宝玩物堆积如山,不计其数。

董卓的母亲、弟弟董旻以及董家所有人被一起杀尽,称:“夷三族”。

多少人,死都不知道是为什么,躺平,自古就有,何问出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之熵三董卓,三国的枭雄董卓-第10张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