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破解摸鱼式加班(人性化管理的工作模式)

时间:2023-11-22 08:16:47 阅读:470 作者:窝囊废物

破解摸鱼式加班(人性化管理的工作模式)-第1张

近日,记者接到在重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任品宣总监助理的市民张言钧电话,其情绪激动地表示“苦受单位的加班文化折磨”。晚上7点,记者应约来到张言钧公司楼下,看到公司灯火辉煌,部门岗位上坐满员工,根本没有下班的迹象。像张言钧所在单位的这种“加班文化”,还并非个例,网络上有人将此现象总结出一个词语:摸鱼式加班,意思就是领导没有下班,员工也不能提前离开。(8月25日《工人日报》)

把“领导不走我不走”“坐班不做事”的无端延长“工作”时间戏称为“摸鱼式加班”,显然不无对这种“浑水摸鱼”和“滥竽充数”行为的讥讽之意。旨在为“刷自身存在”和“博领导好感”的被迫“加班”,除了备受诟病的形式主义本质之外,既无丝毫效率,又令职工反感,实属由企业不良文化衍生出的职场病态,亟待破解与矫正。

人们不解,一个并不为众多企业员工看好的“摸鱼式加班”怪象,缘何能一再上演甚至于大行其道?从直观看,“职工不走”缘于“领导未走”,“摸鱼式加班”是员工在随领导起舞。但透过这份被迫与无奈的“加班”背后,人们却不难窥测诸多思维扭曲的认知误区。比如把创造价值的职场平台,误作装模作样的秀场舞台,不怕工作没做好,就怕领导看不到,而领导也乐见这种“以企为家”的伪加班和假人气;重加班“时长”轻工作“效率”的“伪奋斗”“假上进”,久而久之势必会助长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缺乏独立意识而崇尚人云亦云的跟风、从众心态,看别人不走自己也留下,空耗时间、无所事事。

说到底,“摸鱼式加班”就是一种消极、荒诞的不良企业文化。要有效破解“摸鱼式加班”的职场怪象,就当首先矫正企业内特别是来自管理层的认知“浑水”。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赢得良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关键要靠正确企业文化的凝聚和引领,包括积极向上的劳动氛围、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公平公正的效率考核、奖罚分明的追责机制等,仅靠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权力威严及兴趣爱好,很难管理好企业和凝聚员工心智。试想,当员工们都把心思和关注点用在领导身上,便难保“领导在与不在不一样”的面子活和磨洋工的不会发生,旨在刷自身存在和博领导好感的“摸鱼式加班”就是明显例证。

众所周知,企业领导的言行举止,对于所属员工的价值取向和劳动态度,具有举足轻重的示范引领效应。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按理说,该上班上班,该下班下班是企业员工正常的作息规律,提高效率重在用好8小时以内,必要的“加班”纯属个例。身为领导就当带头践行制度、下班走人,故意“不走”,意欲何为?这势必会引发员工“投其所好”的逢迎与猜忌,其误导效应不可小觑。

当“摸鱼式加班”成企业常态,表面文章、形式主义、效率低下、攀比虚荣等不良风气便随之风生水起。而一旦员工“反感”的情绪累积,“员工炒老板鱿鱼”的用脚投票也就在所难免。张言钧的“只想快点辞职”就是镜鉴。

(来源:春城晚报)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