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分析方法有哪些(需求分析的四个阶段)

时间:2023-05-06 18:01:09 阅读:79376 作者:1452

每个角色的需求分析方法因行业、公司和产品经理而异。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和借鉴了他的需求分析方法。

我了解网络产品经理的工作岗位。 产品经理是连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工作场所,产品经理最重要的任务是将现实需要或用户问题抽象为虚拟网络中的工具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对于产品经理来说,需求分析是最本质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所有工作的出发点都必须是需要,直到产品总监掌握方向,产品专家确定具体计划。

需求是什么呢? 我该怎么分析?

每个行业乃至每个公司的需求定义可能都不同,但这句话很模糊,本身在哲学意义上是抽象的。 有人把用户需求、用户反馈、内部反馈都称为需求,放入一个需求池后判断优先级和真伪; 有些人只需要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个概念本身并不重要,其范围也是求同存异,重要的是分析需求的人和如何分析需求。

以下是我担任2年以上(入门产品经理)的需求分析方法,恕不多说。

建立行业认知

的需求是在一个行业内定义的。 职场的共享需求和二次元社会的共享需求有很大的差异。 这是由这个行业,或者这个市场决定的。

产品经理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 这不仅仅意味着不断学习别人的产品思维,更重要的是,进入一个行业,产品经理必须快速学习和了解这个行业。 行业商业模式、行业市场状况、行业员工、行业消费者等,产品需要在短时间内积累相关知识储备。 因此,这里的学习能力,不仅是书本,在业界的学习也更为重要。

只有建立行业认知,需求背后的问题才会清晰,产品方向不会错。 产品运行中的细节以方向为中心。

建立用户认知

1. 构建用户画像

是老生常谈,其构建方法也比较成熟,一些大公司有专门的用户研究部门,专门负责用户图像的维护。

这里简要总结定性的用户图像的构建方法。 内容主要来自网络云的用户研究者课程。

定性用户图像是收集相关书面信息,配合采访、观察等用户调查手段制作的偏特征描述的用户图像。

用户图像定义:通过用户的目标、行为、观点、基本信息,描绘出其真实特征,生成3-6个任务的作用。 每个角色代表一组用户,然后描述无类用户的基本特征、产品使用场景、使用路径等。

(1)提前准备,收集现有用户信息

与内部其他同事同步,确定是否找到相关调查结果或数据分析报告。

在网上查找类似用户组的分析报告。

)2)确定信息收集的方法。 定性方法一般是访谈法和观察法,但这里侧重于访谈法。

1 )采访时收集的用户信息

a .用户基本信息:用户的人口学特征,例如年龄、性别、职业、学历等家庭状况、收入状况等,用户的社会学特征,以及使用的移动设备、桌面设备等,也可能需要关注。

b .同类产品的使用经验:使用过哪些竞争产品,为什么选择这些竞争产品? 主要看用户对这些竞争产品的评价标准。

c .品牌形象与渠道:询问用户是如何了解竞争产品的,以及竞争产品现在有什么样的形象(这一部分也是为后续的产品投入做准备)。

d .目的和行动:使用某种产品的目的是什么? 解决了什么问题? 使用频率是多少? 最主要使用的功能是什么?

e .观点和动机:向用户询问竞品的喜好? 使用后的结果等?

f .机会:听取用户对竞争产品的意见,认为产品好与不好),用户的中心依赖点是什么? 还有理由。

2 )决定采访的概要。 根据采访者的水平,可以决定采用半结构式采访还是全结构式采访。 通常推荐半结构式采访。 也就是说,需要制作完整的采访概要,但采访者可以根据情况灵活调整提问顺序,根据发现进行提问。

3 )寻找访谈用户)一般访谈用户可以在公司内部、公司同事的亲朋好友处寻找,也可以通过接头访问,还可以在线招募。

4 )进行访谈)专业用户研究者制作严密的用户图像时,需要进行严密的访谈,但由于产品关注的是速度和效果,所以这里不局限于形式,零散地进行访谈即可,也可以

5 )收集整理采访资料,做好采访报告。

)3)整理收集的资料、访谈内容等,通过标签提取、汇总等方法找出重要信息,生成用户图像。

无法涵盖

2. 确定用户核心主线的需求,并尽可能多的罗列相关的需求

用户的需求。 不能制作覆盖用户所有需求的产品。 因此,有必要明确用户需求的主线。

订购外卖的需求主线是吃什么、选什么下单,并收到外卖的外卖反馈。 租赁需求主线是在哪里租哪条线在哪条线下看房,与cqdqj签订合同租用租赁后的租赁服务。 有了核心需求路径,就通过竞争分析、内部反馈、用户调查,罗列核心路径下的所有需求。 其中有些直接相关,有些派生

出来的,这样也就确定了需求的优先级。

需求的背后都是用户的问题

实现某个需求,就是解决某个问题。我对需求的定义相对狭义一些,我理解的需求就是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发朋友圈,其底层上用户的问题是:如何记录自己?如何和朋友分享自己?如何塑造自己的形象?表面上的用户问题是:发什么内容?能发什么文字?能发什么图片?

根据需求设计产品,就是围绕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产品方案会受到各方的影响,人人都可以提出产品建议,这些人可能是公司内部的领导、可能是运营、可能是销售,他们提出的建议其实都是带有自己的目标的,收到建议的产品经理必须问清楚背后的目标,不要被建议中提出的产品形式所迷惑,否则到时候即使采纳了建议,上线的产品也会让自己里外不是人。人都是基于自己的信息做决策的,各方提出的建议多数情况下都夹带了自己身份下的目标。产品经理必须认清这一点。

同理,产品方案有时候也会变成非常主观的东西,我们常常把自己的思路和喜好加入其中,这不是坏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产品经理夹带的私货也必须是在解决用户的问题,或者辅助用户解决问题,一厢情愿的产品方案再怎么精致都是无理取闹。

一定要认识到需求背后的问题,遇到一个需求,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点击这个按钮?点击之后想要什么?用户为什么会注意到这个按钮?只有所有问题都明确了,所有问题在这个方案中都得到了出口,产出的产品方案才是靠谱的。

需求的场景

时间、地点、人物。

需求的产生源自用户内在的动力,但是需求的触发却跟时间、地点、人物密切相关。好比剧本,只有完整的环境下,人的行为才会是合理的。

在进行一个需求的分析时,要明确这个需求产生的场景,这些是产品方案设计合理的关键。

例如记录跑步和进行室内徒手锻炼,两个都是锻炼身体,但是对于开始运动/跑步的设计却差别很大。

举个例子:

keep更多的用户是做室内健身,用户打开keep的任务是要开始一次锻炼,场景通常是健身房或者自己的房间,时间通常是早晨或者晚上,且可以有较多的准备时间。所以其开始健身的入口不用放在一级入口,且加强展示,因为在这个场景下,用户有能力、有时间、有心态去找到想要的运动课程,从容地开始。

但是记录跑步的产品,比如悦跑圈,用户打开悦跑圈时,通常是站在室外的跑道上了,时间也可能是早晨或者晚上,光线可能昏暗,这个环境下用户会有潜在的压力,因此需要迅速开始,进入跑步的任务,所以悦跑圈的开始入口要突出强调,一点及达。

上边的例子都是时间、地点这样的自然环境,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分析需求的社会环境。我们常在工作中说要为用户创造场景,通常是指社会环境。

例如,对于电商平台,用户只有在需要某个商品的时候,才会有动机去平台上搜索购买,这时候用户跟店家、客服、其他购买的用户、周围人等组成了此次购买的场景。这是自然而然的场景,是用户主动进入和产生的。

同时,最近比较火的直播带货,其实就是商家和平台一起为用户创造的购物场景,通过主播描述商品,体验商品,让舒适的奇迹激发或者模拟出需求,再通过优惠,从众心理,粉丝效应等构建当下的购物场景,于是用户就下单了。

用户在场景下如何解决问题、应该怎么解决问题

剧本需要规定一场戏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剧本还要有冲突,这个冲突在需求分析的过程中,我类比为用户的任务。用户要解决自己的需求(问题),需要通过任务完成。

一个需求,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如何完成任务、顺序如何、节奏如何就是我们在设计方案的时候要考虑的。

一个todo-list的产品,用户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记录一天的安排?

外部的场景是一天的任何时间,多个设备上,使用者大多数是自己,也可能需要跟同学或者同事共同处理,内部的任务包括:记录todo,处理todo,建立list,设置排序等等,这些的任务有的是需要逐个完成的,有的相互依赖,有的相互独立,这就需要功能流程的设计符合用户任务处理的流程和思路,相对复杂的还要教育用户,帮助用户完成任务的梳理。

同时,在这个需求的分析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符合用户的流程和思路,还应该帮助用户找到更合适,更高效的流程,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任务流。

把解决问题的方法产品化

明确了用户要解决的问题,有了解决问题时的外部场景和内在任务流,我们就可以将这些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为产品了。这可以是一个产品文档,也可以是一套产品UE,这个过程更多的是看产品经理的经验和创造力。

不过需要承认的是,具有优秀创造力的人少之又少,且验证一个创新观点的成本还是很高的,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多的是将各种方案方法组合起来,这就是产品设计的经验。

你看过多少、体验过多少产品实现方式,使用过多少设计流程和模式,都直接影响你方案的体验。对于一个文本框,你见过的最好的交互、展现方式,就是你能设计出的最好的方案,当然不排除你针对文本框,创造出更好的方案。

产品设计的约束条件

至此,我们可以设计出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产品方案了,但是还没完,产品是团队的产出,团队其他层面的能力也会限制产品最终的形态:

运营能力审核能力技术能力时间资源公司资源

以上等等,是一款产品要想成功的约束条件。

在设计方案的时候,产品经理应该是理想主义的,但是在执行的时候,产品经理应该是现实主义的。这并不是说要限制产品,并不是不要做到最好,而是理想要受到现实的约束,否则就不能落地,而不落地的产品就是失败的。当然了,明确了自己团队的约束边界,并不是要把这个当做不变的规则,边界也是可以突破的。好的产品应该在执行过程中,利用有限的资源,帮助团队实现突破。

本文由 @WalterXX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