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记忆中的老行当,老剃头师傅的手艺

时间:2024-04-15 04:00:01 阅读:471 作者:算你的谁

半岛全媒体记者 张文艳

声音:剃头——!

一面镜子,一个装剃刀等工具的盒子,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这是青岛街头剃头匠的基本配置,如今,这样的人也难寻了。

记忆中的老行当,老剃头师傅的手艺-第1张

剃头是个古老的行当。最初,中国人讲究“头发”授之于父母,是不能随便动的,所以男女都留长发。到了汉代,就有以理发为职业的匠人。南北朝时代,南朝梁的贵族子弟都削发剃面,那时的理发业已经很发达,出现了专职的理发师。“理发”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的文献中,朱熹在注疏《诗·周颂·良耜》中“其比为栉”一句里说明:“栉,理发器也。”到了清朝,满族贵族为了达到长久统治的需要,强制下令男子一律剃头梳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人们无奈去剃掉前额顶上的头发,理发业空前发展起来。最初,清代的剃头匠叫“待招”,是服务于皇帝的,属于官员。

慢慢的,到处都有理发挑子,剃头扁担不长,一头挑着一把小杌子(凳子)和一个大箱子,箱子里面装有剃头的工具,像推子、剪子、刮脸刀子、还有一个用黄铜制作的铜盆等物件;另一头则挑着风箱和小炉子,炉子是烧着的,旁边还有一小堆煤和一把烧水用的铅壶,因为长时间烧水,被炉子里的煤烟熏得黑黑的;手里拿着一个一尺多长,形状像音叉一样的东西,名字叫做“唤头”——一个用特制钢材制成的响器,平时都叉在担仗的绳扣里,走到一处,把担仗放下,左手持“唤头”,右手持一条短棒,往中间一插,用力向上挑,“唤头”就会发出一种沙哑的声音,穿透力很强。只要这个特有的声音一响,人们便知道这是剃头的来了。

其实,不要小瞧了这几个工具,都是有来头的,比如杌子,不用钉子不用胶,全是木工技巧,而且四条杌子腿当中必须要有一条腿比其他三条腿短一公分,据说是纪念丘处机当年为了救一个剃头匠而摔断了自己的一条腿所致,丘处机也因此被尊为剃头行当的老祖先,逢年过节必拜。

有顾客来了,烧水洗头,之后开始了各种工序:剪、理、刮,有了推子之后就加上了推,直到之前略显凌乱的人儿变得容光焕发。现在街头理发反而没有以前那么讲究,但比起理发店来说,还是多了刮脸这道工序,为男人专用。事实上,早些年女人也有类似的方式,不叫刮脸,而是绞脸,以前,无论城镇、乡村,妇女很少到理发店理发,当时主要靠从事绞脸手艺的人为她们绞脸。一根细线、一双巧手,靠手、口配合为妇女绞去脸部的汗毛、汗物,使其脸部整洁、容光焕发。一般女儿出嫁前都要绞脸。

随着时代的变迁,街头剃头的人越来越少,而且顾客群也以中老年人为主,大多年轻人都会选择到理发店里去,剃头匠也变成了现在的高级总监。“剃头挑子一头热”的俗语估计也会随着这一行当的淡去而令人费解。

与时俱进:各种高档美容美发店。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