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清朝官员的帽子插羽毛代表什么(清朝时期官员帽子上的羽毛)

时间:2023-11-22 09:15:02 阅读:886 作者:枯了的泪

大家好,我是老冯。清朝官员帽子上的小珠子是干什么用的?看似不起眼,但在现在,却是价值连城。清朝是满族所创建的具有鲜明民族特征的国家政权,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将过去的民族特性与几千年汉族文化相结合,在许多方面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传统与体制。

清朝初期,满族统治地位尚不稳固,满族与汉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因此,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地位,形成一套为大众所接受的冠服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清朝入关之前,满族作为游牧民族,服饰上并无等级之分。但满族入关以后,统治者开始对服饰制度进行重大改革,浓郁的异域风情改变了整个时代的着装风格,并对近代中国服饰文化产生了影响。

清朝官员的帽子插羽毛代表什么(清朝时期官员帽子上的羽毛)-第1张

在冠服制度中,统治阶级通过冠服的颜色、图案和材质来区分身份和地位,同时,朝堂上的每一个细节都代表着身份和荣誉,在清政府的朝堂上,服饰制度的改革有着特殊的意义。

清朝以前,官员做错了事情,一般都会被人说成是乌纱帽,所以一提到“乌纱帽”,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人是个官员。清代以后,官员所戴的礼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最后演变成了“头戴花翎”。

“顶戴”一词,是清代官帽与帽饰的统称,也常被称为“顶带”。帽子上的装饰通常是用玉质、金质和银质制成的托座,托座的底端用丝质帽纬装饰,再用珍珠和宝石装饰。冒顶制度始于元朝,但在清代得到发展。

清朝官员的帽子插羽毛代表什么(清朝时期官员帽子上的羽毛)-第2张

“翎”是清代特有的冠饰,又叫“翎子”,羽毛是用孔雀的羽毛做成的,叫“花翎”,蓝色的羽毛叫做“蓝翎”。“顶戴”、“翎子”与穿戴者的官阶有着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头戴花翎成为清代服饰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清代的冠制,礼帽分为“凉帽”、“暖帽”。“暖帽”通常在秋季和冬季佩戴,从8月至次年2月。“凉帽”在春季和夏季佩戴,从三月到八月一直佩戴。暖帽多为黑色呢子、绒布或绸缎制成,帽子通常由玉草或藤丝、竹丝编织,外罩上罗纱。

不管是暖帽还是凉帽,帽顶都是红色的,中间是一颗珠子。为了区分官职,顶珠的颜色和材质也是五花八门,从一品到三品,官员帽子顶珠的材质依次是红宝石、红珊瑚、蓝宝石。从四品到九品,分别是青金石、水晶、巨蚌、素金、阴文镂花金、阳文镂花金。

如果帽子上没有一颗珠子,那就是没有级别的,被称为“未入流”。而且,我们经常在电影和电视剧里看到这样的一幕,皇上一怒之下,直接把他的头摘下来,戴上花翎。

清朝官员头上戴着的珠子,在现代社会,依旧是价值连城。

就拿红宝石来说,它不仅外表看起来高贵典雅,而且数量极少,在世界各地一直受到很多皇室贵族的追捧,每克红宝石的价值甚至超过了钻石。所以,当时清朝只有一品官员才有资格佩戴红宝石。

红珊瑚和蓝宝石虽然没有红宝石那么稀有,但是也不是一般人能够轻易接触到的。对比了一下现在的市场,红珊瑚的价格比蓝宝石要高一些,一克红珊瑚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五千,甚至接近一万,蓝宝石的价格比现在的黄金要高一些。

从四品官员开始,帽子上的珠子就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了,普通人都有能力购买和拥有。所以,三品官职对于很多官员来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二品、一品的官员更是凤毛麟角。

这种头戴花翎的独创性,进一步凸显了满族及其统治者的民族自信,同时也体现了满族朝堂之美,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图画。

你了解了吗?

,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