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知识 > 铁路高铁 正文

二战时期德军铁路轨道的轨距是多少,德国铁路二战

时间:2024-02-17 10:00:02 阅读:233 作者:GfMykJ

二战盟军如何轰炸德国铁路,运输路线

几百架战略轰炸机(B29,B24,B17)组成的轰炸机编队,二战末期的德军基本是在苟延残喘,只能派出寥寥十几架飞机拦截几百架战略轰炸机和几十架护航战斗机组成的编队。

二战盟军轰炸德国运输路线,铁路,德国如何应对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派出战斗机进行拦截,另一种这是建造大量的防空炮,诸如回88mm和128mm防空炮,然而在战争后答期P51D的出现以及进行空中游猎的战术,使得德国几乎丧失制空权,于是在战争后期德军防空就完全依赖重型防空炮了

二战德国铁路路宽是多少

二战时德国轨来道的宽度是1,435毫米自 (4英尺8 1⁄2英寸)的标准轨距。另外在二战时期还有一种宽轨(Breitspurbahn)概念:3,000毫米 (9英尺10 1⁄8英寸 )这是由阿道夫·希特勒提出的概念,以使“大德意志”城市间可以在3米宽的轨道上运行双层客车

德国的二战电影铁路敢死队

战斗列车 The Train (1964)
导演: 阿瑟·佩恩 / 约翰·弗兰克海默
主演: 伯特·兰卡斯特 / 保罗·斯专科菲尔德 / 让娜属·莫罗 / 米切尔·西芒
类型: 动作 / 惊悚 / 战争
语言: 英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1964-09-22

二战时德国是不是坐火车来到苏联的

二战时期,德国运用坦克部队和摩托部队等机械化部队闪电进攻苏联,仅用几天就攻到距莫斯科四十余公里,苏联红军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终于蠃得了战争的胜利。

有谁知道二战德国铁路,一般铁轨的长度是多少

铁轨单根长度一般是12.5米或25米,德国绝大多数轨道的宽度是1,435毫米 (4英尺版8 1⁄2英寸)的标准轨距。权
另外在二战时期还有一种宽轨(Breitspurbahn)概念:3,000毫米 (9英尺10 1⁄8英寸 )
这是由阿道夫·希特勒提出的概念,以使“大德意志”城市间可以在3米宽的轨道上运行双层客车,但随着战败这个宽轨并没有实现。

一战或是二战,德国夺走了法国的什么火车还是铁路

夺走了一战德国签订停战协定条约的福煦车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占领法国,在同一时间同一车厢内法国代表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德国人算是复仇成功,随后将车厢作为战利品运到柏林。

二战德国铁道炮的军史

铁道炮是指由铁道机车运输、在轨道上发射的火炮,亦称“列车炮”。据美国人说,在美国国内战争期间,尤其是在夺取彼得斯堡时,动用过铁道炮。但那时的铁道炮不是专门制造的,只不过是将普通的野战火炮装在铁道平板车上而已,谈不上是真正的铁道炮。
19世纪末,法国人最先提出了铁道炮的设想,而丹麦则将铁道炮作为机动的海岸炮使用。直到一战,铁道炮才盛行开来。在一战期间,火炮是主要的武器装备,有50%的战斗有火炮参与,作战双方往往又以阵地战和沟堑战为主。当时欧洲的铁路已很发达,各国将铁道铺到了前线,这样一来,军队就可以将重型火炮通过铁道运送至前线,甚至运到敌人的纵深地带。况且各国有不少现成的口径达406毫米的老式舰炮,可以较容易地改造成铁道炮。
此外,法国还有不少要塞炮,这些要塞炮没有反后坐装置,不能吸收后坐力,要将它们进行现代化改装需费很大功夫,于是将其直接装在简单的箱形钢结构上,然后一起安装在铁道车上。运抵发射阵地后,再将火炮从铁道车上卸下,靠在铁轨上。发射时,整个后坐力通过炮架并沿铁轨将火炮向后推动几英尺。发射几发后,再将火炮装在轮式车上,向前移到原来的发射位置上。以后的铁道炮则有了专用炮架,身管和炮架一起装载在火车上。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而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在研制火炮方面又居世界领先水平,所以德国的铁道炮型号多,使用多,还组建了多支铁道炮兵中队(连)。德国还给一些铁道炮起了名,如“凯撒·威廉”、“古斯塔夫”、“兹奥·安尼斯”、“布吕诺”和“西格弗里德”等。
在一战中,德国仿效法国,主要通过对舰炮改装来制造铁道炮。这期间,除巴黎大炮(原名“凯撒·威廉”)外,德国试制过170毫米“塞缪尔”铁道炮,制造了3种制式铁道炮210毫米“彼特·阿达尔伯特”、280毫米“布吕诺”和380毫米“玛斯”。其中“彼特·阿达尔伯特”用得最多。它是将210毫米舰炮的身管装在由箱形梁构成的架上,再装在2台6轮铁道车上构成。它虽设有液压反后坐装置,但发射若干发弹后,还需将炮向前推动几英尺以回到原来的发射位置。该炮不能改变射向,为了射击不同方向的目标,需用机车将火炮拉到弧形铁轨上。“布吕诺”是由“冯德坦”级战列舰舰炮备用身管制成的,1917~1918年部署在比利时海岸。“玛斯”是一战中口径最大的铁道炮,其炮管取自SMS“拜恩”舰炮,炮架是简单的箱形梁,发射时一般将它下降到预先备好的转台上,并卸掉轮子,有较大的方向射界。德国在夺取法国的敦克尔克和凡尔赛时使用过“玛斯”巨炮。
希特勒上台后,加紧扩军备战,发展铁道炮是其优先计划。为了简化部署,首要的要求是发展能运输的转台,这种转台要能迅速安装在火车能到达的铁道支线的终端,然后通过笨重的液压反后坐装置将炮架连接到转台上,以防止发射时炮架从转台上掉下来。
这个时期德国铁道炮有两类。一类是按长远规划制造的,基本上是超远程火炮;另一类是按1936年开始的应急规划制造的,旨在1939年夏天为陆军提供合适的火炮。
一战中的“巴黎大炮”是一种典型的超远程火炮,其射程超过120千米。二战前,德国发展超远程铁道炮也是为了进行极远距离的炮击。当时这类铁道炮的最小口径是150毫米,共制造了15门。它们虽然有一定威力,但对铁道炮而言,口径毕竟嫌小,故后来用170毫米口径取代。尽管如此,由于其身管采用1902年的“德意志帝国”级战舰上的老式舰炮炮管,难以对其改进,因而到1938年,陆军只同意造6门。
1938年3月德国装备了K12(E)式210毫米铁道炮。与“巴黎大炮”一样,它的身管很长,达33.53米,“挺胸”时颇为壮观。为了避免普通膛线和弹带承受不住发射时的巨大应力,去掉了炮管内的膛线,代之以8条深槽,弹上有8条筋,与身管内的深槽配合,赋予弹丸旋转。炮架是简单箱形梁,由两组铁道平板车运输,前面是两组10轮,后面是两组8轮。由于炮管自身很重,对其必须进行支持,而为了在炮身后坐时不致撞击铁轨,发射前需用千斤顶将炮架顶高1米。尽管该炮设计得很成功,但由于每次发射均需抬高炮架,因此以后又设计了巨大的液力平衡臂,使炮管的耳轴靠后,以免后坐时炮身撞击铁轨。210毫米超远程火炮只造了2门,1940年用于炮击英国的肯特,有1发弹从法国一个阵地发射,越过英吉利海峡,飞行了88.5千米,落到了查塔姆附近。
280毫米口径的铁道炮有K5(E)、“布吕诺”和两种。
K5(E)式是二战中德国设计最成功的铁道炮,深受德军炮兵的欢迎,被称为“苗条的的贝尔塔”。该炮身管长21.54米,全炮长41.23米,战斗重218吨。其炮管采用深膛线,炮管不需抬起,支撑在普通炮架上,用2台12轮铁道车运输。该炮于1937年装备,发射255.5千克普通弹时射程为61.2千米。1940~1942年发展了重为248千克的火箭增程弹,射程提高到86.9千米。这以后又将炮管的膛线去掉,改为滑膛,口径扩大到310毫米,发射尾翼稳定弹时射程可达151.3千米,已超过“巴黎大炮”的射程。但是由于“巴黎大炮”影响较大,这个纪录被很多人忽略。K5(E)共制造了25门,曾将同盟国部队封锁在意大利安齐奥滩头,使其吃尽苦头。同盟国部队突破古斯塔夫防线后方才解除德军对安齐奥的包围,并切断了K5(E)的退路,被缴获的2门后来被送到美国进行测试评估。
德军在二战中使用的“布吕诺”280毫米铁道炮最初是采用一战中的“布吕诺”的图纸制造的,有40倍与45倍口径两种身管,它们是按应急计划制造的铁道炮。1943年,随着空袭增多,铁道炮很难机动,于是德国制造了K5式,在炮架下增加一平台,若铁轨被炸,铁道炮可改由拖车牵引在公路上运输。
此外,克虏伯兵工厂还制造了8门200毫米、3门380毫米“齐格飞”、1门406毫米和1门800毫米“杜拉”铁道炮。德国还使用过不少缴获的法国铁道炮。

二战时期德军铁路轨道的轨距是多少

二战时德国轨道的宽度是1,435毫米 (4英尺8 1⁄2英寸)的标准轨距。另外在二战时期还有一种宽轨(Breitspurbahn)概念:3,000毫米 (9英尺10 1⁄8英寸 )这是由阿道夫·希特勒提出的概念,以使“大德意志”城市间可以在3米宽的轨道上运行双层客车

二战 德国瓜分 过程

过程如下:

一、美、苏、英、法4国分区占领德国
德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争结束后,美、苏、英、法4国于1945年6月5日发表关于管制德国的联合声明,决定4国分区占领德国,并由4国占领军总司令组成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虽然声明强调在占领期间应视德国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各国在自己的占领区内却拥有自行其是的权力,潜伏着分裂的因素。
美英法3国的3个占领区位于德国西部,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西方3国占领区首先进行清除德国军国主义及纳粹分子的工作,审判了战争罪犯,解散了一些垄断组织,但保留了按规定应拆除的军事工业设备。
为了使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西方占领国采取了“重建德国”的方针。1946年12月美英达成协议,合并两国占领区,以促进经济上的统一。1947年1月双占区成立。1948年2月,美英把它扩大为类似国家的实体,成立了联合州议会和行政管理委员会。6月7日,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签订了《伦敦协议书》,法国同意加入,成立了3占区。1948年6月20日,西方占领国开始在3占区单独进行货币改革,用新马克代替旧马克。为了发行和监督新的货币,成立德意志联邦银行。艾哈德根据其社会市场经济的设想,取消了管制经济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稳定和增长。西方3国的货币改革被苏联视为违反了波茨坦协定,苏联因此也采取相应的货币改革措施。东、西占领区的经济被完全分割开来。

二、政治分裂
与此同时,政治上的分裂也在加剧。1948年7月1日,西方3国驻德国军事长官在法兰克福召开西占区11个州
总理参加的会议,向各州总理散发 3个文件,后被称为“法兰克福”文件,阐明了西占区发展的设想,并为未来西德的国家机构及其职权范围定下了基本方针。会上还授权各州首脑着手召开立宪会议,制订“基本法”。9月1日,在波恩成立了议会委员会,由基督教民主联盟的阿登纳任主席。议会委员会根据法兰克福文件精神讨论和制订宪法。
1949年4月,西方3国制订了对西部德国的《占领法规》,规定西德国家成立后,军政府将撤销,代之以由3国文职高级专员组成的高级专员委员会,主管德国对外和安全事务,并对西德议会的一切行动有否决权。在国内问题上,德国政府则可以在盟国允许的范围内自行制订立法。5月8日,议会委员会会议结束,制订出临时宪法——基本法。新的国家以议会民主制的面貌出现,国家结构为联邦制,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铁路、航空、邮电等属联邦管理,并给予各州较大的自治权。基本法于1949年5月12日经西方占领区的军事长官批准,又经各州议会通过,于1949年5月23日公布生效。

三、分裂时期
直接导致东西德分离的导火线,则是发生在1948年6月20日,西方占领区境内的货币重整计划。当时西方三国占领区内原本分别发行的货币整合为一,但却排除苏联占领区,发行了西德马克,而苏联占领区也在短短三日后发行了东德马克,俨然象征东西德正式分离。东西德分离后,东德方面曾在1948年中开始,对使用西德马克的西柏林地区进行封锁,为期11个月,希望透过此举达到完全控制整个柏林地区的目的,但却在西方国家持续以空运方式所进行的柏林空运之支援下没有实现。在柏林封锁解除(1949年5月12日)后没多久的5月23日,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宣布正式成立。而东德方面也在同年的10月7日宣布正式成立以德意志社会主义统一党(缩写:SED)一党专政的社会主义政体。
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东柏林成为民主德国的首都。但西柏林实际上依然为美英法三国共同控制,虽然联邦德国基本法和西柏林宪法规定西柏林隶属于联邦德国的一个州,但是,西方三国认为该规定同柏林的现实地位不符,宣布该条款暂不生效,但认为西柏林与联邦德国间有着“特殊关系”,同意西柏林在司法、经济、财政、货币和社会制度方面同联邦德国一体化 。
西德于1955年5月8日加入北约,相对的,由苏联扶植、共党主政的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则加入了华沙条约组织,使得东西德间的交界成为两大对垒阵营的最前线、冷战的焦点。1961年,为阻隔东德人迁往西德,东德政府在东柏林自己的一侧修建了闻名的柏林墙,直至柏林墙倒塌,东德合并到西德 。中国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于1972年10月11日建交。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