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烧肉炒荞菜人生如薤露(荞头烧肉做法)

时间:2023-11-21 01:30:49 阅读:498 作者:若兰慕雪

烧肉炒荞菜人生如薤露(荞头烧肉做法)-第1张

1.荞菜季节性很强,只是在清明前后出现,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要抓紧时间吃。

2.荞菜绿色细叶又韧又容易塞牙,切掉不要,吃浅黄色及白色根部,清香爽脆。

3.加一点油、蒜末起油锅,下切成片的烧肉,略煎一下,逼出油来,下荞菜,急火快炒,加少许盐,上碟。

4.食肆酒楼的餐前小菜里有一道酸荞头,食之开胃消滞。所谓荞头,就是荞菜的茎。

5.据说荞菜的降压效果要远远优于芦荟,而且无毒性,所以荞菜也被人称为“降压菜”。

去菜市场买菜,菜摊上有卖荞菜的。这是一个信号:清明拜山的时节要来了。

有些菜,是只属于某个季节的,比如烧肉炒荞菜,就是只属于清明。

在离家读大学之前,每年的清明前后,行山之后,家里的餐桌上,总是有一碟烧肉炒荞菜。年少的我不怎么喜欢这菜,嫌那叶子太细,容易塞牙,又嫌烧肉太肥。为什么不炒点别的?比如炒韭菜花、炒蒜苗,不也挺好吗?但是,这么多年来,阿嫲从来没有因为我的不喜欢而改变过,清明节一直是也一定是烧肉炒荞菜,它的固定意义,就像是年夜饭上必须有白切鸡一样。广东人是非常讲意头的,什么场合吃什么菜,从不会乱来。阿嫲应该自有她的道理吧?

后来读了《乐府》,里面有首挽歌叫《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还落复,人死一去何时归?”这个薤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很细,细得挂不住几滴露珠,细得让人唏嘘:人生如薤露,很快就会干掉。

可我从来没有想过,“薤”就是“荞菜”。这两个名字之间,似乎没有任何相关性。

直到偶然读到汪曾祺的《葵·薤》,才知道,原来我年年都吃的荞菜,竟然就是薤。那一刻,突然明白,为什么年年清明都吃这个菜。清明吃荞,跟过年吃鸡、端午吃粽有异曲同工之妙,看似寻常的民间习俗,一代代地遗传着古老的文化基因。可惜,我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密码。

荞菜的外表,有点像葱,也有点像蒜,但荞菜很细小,相比于葱蒜的茁壮,有点像黄毛丫头的头发,黄黄的细细的。荞菜叶子极细,比葱、蒜、韭都细很多,实在挂不住多少露水,太易“晞”掉了。为什么不叫葱露、蒜露、韭露,非要叫“薤露”?比喻人命的短促,确实没什么比“薤露”更贴切了。

烧肉是清明拜山必备的祭祖之物。富裕人家备整只的红烧乳猪,再差的也必须有一大块烧肉。祭祀完毕,就要“太公分猪肉”,各家都把拜过祖宗的烧肉拿回家。

放了大半天的烧肉,已经不合适直接食用,最好就是配上清明时令蔬菜炒着吃,烧肉炒荞菜,就是最合适的选择。烧肉切片,荞菜切段,荤素配搭,急火快炒,简单快捷。烧肉已经用香料烧制过,非常入味,甘香丰腴,肉味浓郁;荞菜本来就很香的,用烧肉逼出的猪油一炒,清香之味全被激发出来了,爽脆清甜。

烧肉毫不掩饰生命的甘美丰腴,而荞菜极细的叶子,又提醒你生命的匆匆,两者就这样对比强烈地交集着横陈在眼前,让人触目惊心:血肉之躯,无非草芥,甚至草芥也不是,只是那最细的叶子上的露水,太阳出来了,我们就得走了。露水明天继续出现,而人却永远不能再回来。吃一口烧肉炒荞菜,唏嘘生命的短促,人生的无常,又享受现世的安稳、肉欲的欢愉,然后且活且珍惜。

不用别的理由,仅从这个意义上说,荞菜一定就是“薤”。

我总觉得,阿嫲早就知道,荞菜就是薤,至少知道,这种疏菜的隐喻就是人生苦短、人命危浅,该好好珍惜。每次我不吃的时候,她总是挟给我一筷子:拜过祖先的,食一点,会保佑你。

烧肉炒荞菜,既是生命的哀思,唱给先人的挽歌;也是生命的教育,给后人的颂歌。生命,不正唯其丰美而又短暂,才更值得珍惜吗?这也是我们清明祭祖的真正用意吧?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