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复兴汉室汉光武帝,汉光武帝继承者

时间:2024-04-07 14:00:02 阅读:875 作者:壹站奈何桥

公元前5年,刘秀出生于西汉济阳县。

  公元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刘玄就是历史上的更始帝。刘秀受封为太常偏将军。

  公元23年,刘秀和王莽大战于昆阳,莽军大败。

  公元23年,刘玄让刘秀以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的身份去河北招抚,刘秀此次等于虎出牢笼、蛟龙入海。

  公元25年,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东汉,刘秀就是汉世祖光武皇帝。同年,汉宗室梁王刘立之子刘永称帝。

  公元27年,光武帝亲率赤眉军征讨赤眉军,刘盆子降汉。

  公元30年,江淮、山东地区全部平定。

  公元31年,光武帝刘秀下诏废除了一些地方军队,以利于集中军权。

  公元36年,光武帝刘秀统一全国。

  公元37年,吴汉平定西蜀。

  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驾崩。

复兴汉室汉光武帝,汉光武帝继承者-第1张

刘秀的祖上是汉景帝所生的刘发,但刘发这一支传到刘秀时,已经成了“破落户”,刘秀在兄弟中排行老三。据说他出生时,满室红光,明亮如昼。他爸爸刘钦就赶紧问算命先生原因,那人诡秘地说:“这是大吉大利的征兆,天机不可泄露。”刚好当地一家田里又长出了一棵结了九个穗子的“嘉禾”,于是刘钦就给儿子起名为“秀”。

  刘秀九岁时,父亲去世,叔叔刘良收养了他。虽然家里很穷,但刘秀一直自负自己是高祖的“高贵”血脉,从小就有匡扶汉室的志向。长大成人后的刘秀是一个身材魁梧有富贵相的小伙子。可是,为了家人的生计问题,他成了一个勤恳的农夫,他的长兄常耻笑他没有出息。

  刘秀不仅是一个种地的好手,还是一个很有经济头脑的人,常趁农闲时间把农产品运出去销售。并且,他从小就养成了乐善好施的好习惯,在乡里深得父老赞誉。

  在王莽天凤年间,刘秀听说精通《尚书》的许子威办了一所学校。于是,就卖了一些粮食和财物,和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去长安读书。在长安读书时,繁华的大都市使他大开眼界。他还在此地结识了一些俊杰之士,比如严光、朱祐、邓禹等人,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助他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物。

  王莽地皇三年,南阳闹了一场大饥荒,哥哥刘演的宾客干了一些拦路抢劫的勾当,刘秀也成了这伙土匪中的一员。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刘秀逃到了新野的姐夫家里。在新野,他听说阴家有一个女儿非常漂亮,人称新野第一美女,因此十分仰慕。一次和朋友讨论理想时,他便说了句流传千古的名言:“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刘秀的确像他的名字一样,长得比较俊朗清秀。刘秀的身材修长,五官很端正,长得白白净净的,以至于邻居家常赞叹地说,我家的小孩要是能长成刘秀这样就好了。刘秀起义后,穿着一身军装,更显得英姿勃勃。起初在战场上打仗时,对阵的敌人不认识他,回答的人就说,那个俊秀的奶油小生就是刘秀。

  刘秀从小脾气就很好,后来当了皇帝也没有改变。一次,当了皇帝的刘秀回老家宴请父老乡亲们,很多看着刘秀长大的老太太们看刘秀还是以前的秉性,便不再拘束,喊着刘秀的乳名说,你小时候就温柔厚道,如今当了皇帝,还是要摆摆威严的架子才好。刘秀则笑着说,我是学柔道的,我喜欢用温柔的方式治理国家。

  刘秀还是一个毛头小伙子时,就有通晓图谶的人说刘秀将来能成为皇帝。一次,刘秀和姐夫邓晨去拜见一个高士,这个高士叫蔡少公,此人通晓图谶。蔡少公一看刘秀相貌非凡,就向刘秀透露说,你将来要当皇帝。因为当时在王莽的新朝里有一个国师公叫刘秀,有人就说应该是那个刘秀。刘秀也戏说道,谁知道会不会是我呢?众人都把这话当个玩笑,邓晨心里却很高兴。

  王莽的宗卿师李守也爱好星历、谶纬,他也认为刘氏能够再次复兴,就告诉了儿子李通。一次,刘秀在宛地做生意,碰到了李守的儿子李通,李通便与刘秀长谈了刘氏复兴的谶文。后来,他们又商议一起举事。谁知,李通还没有开始起兵就被官府发觉了。李通只好逃跑,家族也受到了株连。

  刘秀和哥哥刘演一起组织起义,起义的众子弟是因为刘秀才留下的。刘演和刘秀最初起义时,希望舂陵的子弟们参与。可是,诸位子弟都不待见刘演的为人,不愿加入。等他们看到刘秀的忠厚模样后,他们才说,这个人看着倒是挺老实厚道的,可以为他效劳。之后,两兄弟的起义队伍很快就壮大到了七八千人。

  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骑在“牛背”上的皇帝。刘秀天生就是干大事的料:不爱金钱、不爱美色、不爱虚名头衔。刘秀刚当兵的时候,军中的战马不够骑,许多军官都为了争夺坐骑而吵得不可开交。刘秀虽然是首领的弟弟,应该得一匹马,可他却主动把马让给了其他的军官,自己则骑着一头帮他卖谷子做生意的牛。棘阳大捷后,刘秀才拥有了第一匹不怎么样的战马。

  刘秀带领的军队纪律非常严明。刘秀在第一次战役取得胜利后,发现士兵们抢掠百姓的财物,甚至还滥杀无辜,这些都让他很痛心。后来,刘秀就严格要求自己的下属部队,不准打着起义杀败类的名义做些不义的事情。这项纪律颁布以后,刘秀获得了无数百姓的支持和赞誉。

  刘秀非常爱阴丽华,是个好丈夫。哥哥刘演遇害后,刘秀准备去洛阳见更始帝刘玄,但他又怕此去凶多吉少,所以不顾阴丽华的反对,毅然地把她送回了娘家。这说明刘秀非常为阴丽华着想。因为刘秀不让老婆和自己的姐姐妹妹一起回到刘家,而让她回到娘家,就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死在刘玄手上,即使刘家被抄,阴丽华也可以在娘家人的照顾下逃生。

  汉朝的服饰制度很考究、很复杂,以至于更始帝刘玄闹出了历史大笑话。一次,西汉和新朝的老臣们来洛阳朝见更始帝刘玄。令老臣们大跌老花镜的是:刘玄和他身边的亲信们都穿着女人的盛装!原来,刘玄豆大的字都不认识几个,更别提什么制度规矩了。不过,也不能把责任都推到刘玄身上,怪只怪汉朝服饰太罗嗦,稍微出错就成了四不像。

  刘秀在中国皇帝中也算是晚婚晚育了。刘秀和阴丽华结婚时已经29岁了,阴丽华19岁。可是,这对小夫妻的蜜月还没过完,刘秀就忙着打仗去了,这乱世可中容不得你有太多的儿女私情。只留下阴丽华在家里独守空房,望穿秋水。

  阴丽华曾救过刘秀一命。一次,刘秀被人追杀,误闯入阴小姐的闺房中。殷小姐正想画个美人,可惜少了个女模特。小丫环见刘秀长得倒是英俊潇洒,就让刘秀女扮男装。谁知,刘秀这一打扮还真像个漂亮的大姑娘,他也因此逃过了一劫。刘秀当皇帝后,突然看到自己珍藏的那副阴小姐给他画的“靓照”,顿感温情融融。

  刘秀曾被更始帝刘玄视为会威胁到他地位的人。刘秀和哥哥刘演举事后,屡屡胜利,兄弟俩立下了赫赫战功。可是,义军们却拥立刘玄为皇帝。刘演狂妄自大,想取刘玄而代之,但没多久便被刘玄当作眼中钉给拔去了。刘秀自此也成了刘玄怀疑的对象。

  刘秀和哥哥刘演的手足情很深。都说男儿流血不流泪,只是未到伤心处。哥哥刘演被他的族兄刘玄杀死后,为了保全刘家的眷属子弟,刘秀不敢为哥哥服丧,更不敢接受亲戚朋友的吊唁。但是,负责伺候刘秀饮食起居的人却知道刘秀的悲痛,因为他们每天收拾房间时都可以看到刘秀的被褥上都是掉的“金豆子”。

  刘秀管理河北时,完全有控制中原之势。刘玄让刘秀代理大司马,管理河北。他的本意是借此控制住刘秀,以免刘秀有二心。谁知,刘秀到了河北后,却拥有了独立发展自己势力的机会。河北地区经济发达,这给刘秀发展势力提供了经济基础。刘秀拥有了河北,就可以控制中原,从而纵览天下。

  刘秀颇有政治才能,很会收揽民心。刘秀在河北时,对各地的官员进行了考察和奖惩:提升了有才能、有政绩的,把那些酒囊饭袋、贪官污吏们统统降职。他还亲自平反冤假错案,废除苛政,恢复汉朝官名。没过多久,河北便被治理得民风纯正,经济也更加繁荣了。自此,官民们都更加拥戴刘秀了。

  邓禹是刘秀的老同学,此人在刘秀收取民心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刘秀治理河北有方,老同学邓禹听说后,前去庆贺。其实,邓禹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此,而是想给刘秀打气。当天,两个老同学见面畅谈了很久,并分析了天下形势。邓禹以为刘玄才浅德薄,不能光复汉室,并嘱咐刘秀的当务之急是好好地收服民心。这样一来,刘秀更有干劲了。

  在王莽时期,有一个人自称是汉成帝的儿子,名叫刘子舆。后来,这个汉成帝的“野孩子”被王莽杀了。河北邯郸有一个人叫王郎,这人自称“半仙”,以算命为职业。王郎是个胆大的人,竟然不畏惧王莽的势力,谎称自己就是刘子舆,并在长安自立为帝。王郎势力很大,在邯郸与刘秀交战,结果刘秀败逃。

  王郎称帝是由于西汉后裔刘林的撺掇。刘林好像是从原始森林里刚出来的野性主儿,他一见到刘秀,就把自己的杀手锏拿出来炫耀:现在赤眉军势大,依我看,我们不如把他们杀得片甲不留,绝招就是挖开黄河的堤坝,让他们个个都当淹死鬼。刘秀不忍心如此做,还斥责了刘林。刘林看刘秀是个软蛋,就走了,又找了个叫王郎的人,让他在邯郸称帝。

  刘秀在躲避王郎的追捕时,发生了一件神奇的事情。刘秀脱离了王郎的控制区,逃到了一个河边,却因为没有船而过不了河。刘秀让手下的王霸去河边打探一下,王霸怕扰乱军心就谎说河里结冰了。众人听了很高兴,到了河边一看,河水果真结冰了。等众人过了河,冰又解冻了。

  刘秀的手下有一个军市令叫祭遵,是个执法严明的人。一次,伺候刘秀的小郎犯了法,祭遵毫不留情地处决了他。刘秀知道后大怒,派人逮捕了祭遵。刘秀身边的主薄赶紧进谏,说刘秀不应该这样做,祭遵严肃军纪没有错,刘秀这才释放了祭遵。事后,刘秀常对诸将领说,大家都小心点,犯了事儿被祭遵砍了脑袋,可别怪我没有提醒大家。

  刘秀也有缺乏底气的时候。刘秀起兵举事后,打了不少胜仗,也打了不少败仗,其中还有几次被人撵得如丧家之犬。一次,刘秀指着地图对老同学邓禹说,天下这么大,我才取得了十分之一,你也常说只要我怀有为黎民苍生谋福的心,就可以统一天下,到如今看来,也不过如此。邓禹赶紧劝道,既然是大丈夫胸怀天下,又何必在乎这一时的强弱呢?

  刘秀是一个不计前嫌的人。刘秀带领义军攻占了邯郸,杀死了王郎。在王郎宫中搜东西的时候,竟然搜出了几千封刘秀手下写给王郎的效忠信。刘秀却看也没看,就当着全体将领们的面,把这些信件烧了,还毫不在乎地说,让那些睡不着觉的人睡个自然醒吧。自此,那些曾经有过二心的人,都把刘秀视为再生父母一般。

  刘秀和王莽在昆阳大战时,王莽被刘秀打得溃不成军。当时正好是盛夏,刘秀率领手下连续作战,已是人困马乏。更重要的是,众将士们干渴得嗓子眼都要冒烟着火了,一个个都像骄阳下的嫩草一样,蔫了。正当这时,刘秀的爱马突然狂奔到一处洼地奋蹄刨地,竟刨出了泉水,这就是“马跑泉”。

  一次,刘秀被王莽撵到了泥台店。刘秀的爱马因饥渴而卧倒在地上,怎么也站不起来。刘秀到处找水,好不容易找到一口井,却没有打水的工具,这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吗?刘秀随口嘟囔了一句:井啊井,你要是能歪倒多好,这样我和马儿就都能喝到水了。刚说完,那口井竟真的歪倒了,人和马都趴到地上痛饮起来。

  王莽大军驻扎于村西,刘秀的大军在村东天齐庙落脚。刘秀准备五更天动身出发,有密探将此事告知了王莽,王莽便通知手下在五更天继续追杀刘秀。奇怪的是,到了五更时分,村东的鸡叫了,刘秀赶紧起身赶路;而村西的鸡却一直到天大亮才叫,比村东晚了整整一个时辰。正因为这一个时辰,刘秀才逃过了王莽的追杀。

  有一次,刘秀被王莽打败。慌乱中,刘秀跑到了一个叫泥店的村子里。此时的刘秀饥渴难忍,勉强爬到一家茅庵,对屋主说明来意,屋主接待了他。可是屋主家穷,少饭无菜,就割了些野菜给他充饥。饿坏了的刘秀感觉菜很好吃,就问屋主是什么菜,屋主不知道,刘秀就为此菜起名为“救菜”,后被后人改名为“韭菜”。

  刘秀的二姐是被王莽的军队杀死的。一次,刘秀被王莽的军队打败,仓猝逃跑。跑到半路上,遇到妹妹正在逃命,于是和妹妹共乘一骑。没走多远,又碰到了二姐,姐姐带着三个仿佛丢了魂儿的女儿。刘秀可不像他的先祖刘邦,刘邦心狠,为了逃命竟能把亲生儿女都踢下马车。刘秀心软,非要姐姐及外甥女上马。姐姐顾及弟弟妹妹的性命不从,后被王莽军杀死。

  刘秀不贪恋钱财,是个干大事的人。一次,刘秀带领将士们奔往郾城、定陵。可是,郾、定两地的将领们却贪恋两个城中的财物,决定留下一部分人看守财物。刘秀大怒,说他们这次举事如果成功,肯定能得到更多的财物,何必像狗吃屎一样,贪恋这一丁点儿东西。众将士这才作罢。

  刘秀行军打仗很有一手。一次,义军们在攻打昆阳城时,更始帝刘玄移都宛城。于是,刘秀就想了一个假报军情的计策。他让义军们到处宣传绿林军已经拿下宛城的消息,然后又故意让这则假情报落入王莽的军队手中。这一假情报让王莽的军队一阵恐慌,顿时军心大乱,形势也变得有利于刘秀了。

  刘秀能在昆阳之战中取得胜利,是因为王莽军中的将领王邑的麻痹大意。刘秀挑选了三千名勇士组成了一个敢死队,趁王邑军营士兵还在梦乡之际去偷袭。王邑军队由于睡意还没有全消,匆忙迎战,军队混乱不堪。绿林军势不可挡,如有天助,此时正值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惊得王莽军中的猛兽四处逃散。王邑见事情不妙,赶紧逃跑。

  刘秀在起义中屡立战功,野心也开始逐渐滋生了出来。刘秀听说了刘演被杀的消息后,本想为哥哥刘演报仇,可是很快头脑又清醒了起来。王莽这个心头之患还没有除掉,如果现在出现窝里斗,必将给王莽可乘之机。况且,自己现在的实力还不能公开和刘玄对立,不能打草惊蛇。于是,刘秀就专程到宛城向刘玄谢罪,怪自己没有好好劝诫刘演。自此,刘秀开始韬光养晦。

  刘秀决定与更始帝刘玄正式决裂是因为听了耿弇的意见。一天,刘秀正在午休,耿弇突然来到刘秀的床前,说要和刘秀说悄悄话。耿弇给刘秀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说更始帝虽然是皇帝,可手下的人并不服气,贵戚们也是横行霸道,致使百姓们又思念起了王莽的新朝。而刘秀是人中之龙,且又深得民心,正是夺取天下的好时期。刘秀不住点头,并依从了耿弇。

  刘秀在攻打父城的时候抓到了一个俘虏,叫冯异。冯异作战英勇,善用谋略,他驻守父城时,可没少让刘秀吃苦头。可是,刘秀看中了冯异的才能,就把他收于麾下做了谋士。冯异看出了刘秀的野心,就奉劝刘秀当务之急是收取民心。这个建议果然让刘秀非常受益。

  更始帝刘玄的政权逐渐不受百姓待见,刘秀却大受追捧。更始帝政权越来越摇晃,反叛事件逐渐增多。将领们本来就把刘玄当成傀儡皇帝,逐渐地也不怎么听从他的号令了,各地方的起义变得频繁起来。天下越乱,刘秀心里越高兴,因为这正是他大展身手的好时机。很快,很多起义的农民军都开始听从刘秀的调遣。

  刘秀的谋士冯异颇有计谋,没动一兵一卒就收降了更始王朝的要员李轶。当时,冯异带兵守黄河北岸,李轶镇守孟津。冯异给李轶写了一封信,信中客观分析了当今形势,劝李轶要“觉悟成败,转祸为福”。李轶是个很现实的人,他觉得冯异说的在理,就投降了。后来刘秀感觉李轶为人太奸诈,同时又记恨他曾害死自己的大哥,便使了一招反间计,借更始朝之人的手除掉了他。

  刘秀不仅外表看起来很老实,本人做事也非常小心谨慎。第一次有人进言让刘秀称帝,刘秀不从;第二次也不从;到了第三次,他才说了可以认真考虑一下。相对来说,刘秀是比较相信谋士冯异的。刘秀先去询问冯异各地的军情,冯异却坏坏地笑了,因为他懂刘秀的意思,并对刘秀说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刘秀这才放心地称帝。

  光武帝刘秀想定都洛阳,可那时洛阳还没有拿下。洛阳由更始帝的手下朱鲔把守,朱鲔曾参与谋害刘秀的哥哥刘演,也陷害过刘秀。光武帝派人去劝降朱鲔,朱鲔不敢投降,因为他知道与刘秀的积怨很深。将士们将此事告知刘秀,刘秀豁达地说,只要朱鲔肯投降,他绝对不会再提以前的事情。朱鲔这才投降,刘秀还亲自为朱鲔解开了绳索。

  刘盆子的皇位是抓阄得来的。乱世之中,真是什么样的稀奇事情都有。赤眉军想攻打更始政权,可是,没有尊号是不能名正言顺去攻打的。于是,就有人想了一个办法,说最好利用汉室宗亲的名义号令天下。赤眉军将领们就想到了以前挟持的三个刘氏宗亲,其中就包括刘盆子。最后,他们决定用抓阄的方式来选出皇帝,刘盆子就这样被推上了皇位。

  更始帝刘玄是因为式侯刘恭的忠心才没有被赤眉军杀害。更始帝刘玄虽已向赤眉军请降,但赤眉军还是不想放过他。式侯刘恭赶紧求情,但赤眉军就是不批准。就在刘玄将要人头落地时,刘恭又及时地出现了,并对刘玄说,我为你求情没有获准,只有以死来表明我的忠心。众人都被刘恭的举动感动了,就赦免了刘玄。

  刘盆子只是一个毛孩子,皇位是抓阄得来的,拥有的政权也好不到哪里去。对赤眉军来说,这个傀儡皇帝只是一枚棋子。什么时候没有用了,就会被踢出局。刘盆子虽然身在长乐宫里,是个皇帝的身份,可兵士们根本不把他放到眼里,时常擅自抢夺上贡的东西,军纪非常败坏。

  刘玄第一次侥幸没有被赤眉军杀死,后来赤眉军又怕夜长梦多,最终还是把他害死了。赤眉军名义上是正义之师,实际却暴掠无道。因此老百姓又开始思念起刘玄来,想把被软禁的刘玄救出来。赤眉军一看情况不是很乐观,就用绳子勒死了刘玄。刘恭本来是死保刘玄的,结果还是让他死于非命,只好私藏了刘玄的尸体。后来,光武帝诏命邓禹把刘玄葬于霸陵。

  光武帝是个心理专家,料事如神。光武帝称帝已经很久了,可关中还没有搞定。他很着急,就责怪邓禹再不行动,黄花菜就凉了。邓禹有自己的想法,对光武帝的责备根本不理会,只派了一个使者向光武帝说明了一下情况。光武帝就问使者守城之人所亲近的人是谁,使者回答完,光武帝就诡异地笑了,说关中必定起内讧。没过多久,关中果然起了内讧,光武帝也借此机会收复了关中。

  男人的眼泪是很有杀伤力的,刘盆子就是其中一个。一日,赤眉军设宴欢庆。可是,酒宴还没有正式开始,就有许多人开始争吵斗殴,一点军纪都没有。刘盆子虽然是皇帝,可毕竟是一个孩子,非常害怕赤眉军,因此天天哭泣。刘盆子曾经不止一次说自己不能胜任,要求另选他人。这天,刘盆子又要求辞职。众人看他哭得可怜,便收敛了点。

  邓禹经常自以为是,他也为此吃了不少亏。光武帝常劝邓禹不要轻易与穷寇争锋,赤眉军已经粮草将尽了,我军只需以逸待劳就好。一次,赤眉军假装败走,还把粮草也丢下了。其实那粮草是假的:下面是土,只在上面撒了一层粮食。邓禹把光武帝的劝告当作耳旁风,身旁人劝谏也不听,非去抢夺赤眉军的粮食。结果赤眉军又杀了回来,邓禹大败。

  冯异不仅是一个谋士,还善于领兵打仗。一次,冯异与赤眉军约好了会战的日期,由于之前冯异败了几次,所以就决定这次要智取。冯异先是选了一部分人穿上与赤眉军相同的衣服埋伏在路旁,然后再带一部分士兵与赤眉军交战。赤眉军以为冯异势弱就骄傲大意。到了黄昏,冯异的伏兵突然袭击赤眉军,赤眉军不知真假,就这样在惊恐中被打败了。

  刘盆子本来就不想当皇帝,所以一见刘秀的大军,他就投降了。光武帝亲率六军去攻打赤眉军的总部。赤眉军哪里见过这阵势,赶紧派刘恭去请降。刘恭是刘盆子的哥哥,他也早就不想让弟弟当赤眉军的傀儡皇帝了。于是就向光武帝投降,希望光武帝能免他们不死。光武帝又怕他们不是真降,就说不如打一仗一决胜负,众人赶紧叩头说自己是真心归降。

  有个叫张丰的人,被人欺骗说自己能当皇帝,他信以为真,后来当了叛贼。光武帝派兵讨伐张丰,张丰很快就被活捉了。在张丰即将被砍头的时候,他突然说他胳膊上的石头里有玉玺。原来,曾有一个道士说张丰将来能做皇帝,并在张丰的胳膊上绑了一个装有石头的彩色口袋,还说玉玺就在石头中。众人感觉张丰说的稀奇,就打破了石头,可里面什么也没有。

  彭宠原是刘秀部将,后因不满刘秀对他的轻视而起兵造反,最后刘秀派人将其杀死。彭宠在睡梦中,被奴仆子密捆绑在床上,子密又假传彭宠的命令把其妻骗来,并让她带路去收取金银财宝。之后,子密便把彭宠及其妻杀了,并把彭宠的人头装到口袋里献给了光武帝,子密也因此被封为不义侯。

  耿弇是个硬汉子。一次,耿弇率军打仗,一支乱箭射中了他的大腿。耿弇怕影响军心,就强忍着剧痛,直接用自己的佩刀截断了箭杆,旁边的人竟然都没察觉。第二天,耿弇仍然带军打仗。耿弇总共平定了46个郡,难得的是,即使受伤,他也从没有打过一次败仗。

  马援和公孙述是同乡,而且关系也不错,但马援却没有辅佐公孙述,而是投奔了刘秀。一次,马援去见公孙述,公孙述却摆起了皇帝的架子,而且排场极尽奢华;之后拜见刘秀时,刘秀不仅没有天子的架子,而且还穿着便装接见他。马援心想,天下还没稳定,公孙述的尾巴就翘上了天,一点也不懂得尊重有才干的人;相反,刘秀为人谦和,又是惜才之人,这才是良主啊。就这样,马援投奔了刘秀,成了东汉的开国功臣之一。

  隗嚣当时算是割据一方的军阀,他实力很强,所以公孙述和刘秀这两方都想争取他。而隗嚣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就派马援前去打探情况。马援回来后,说刘秀值得辅佐,隗嚣便决定归汉。为了显示自己归顺的诚意和决心,他还将长子送到了洛阳做人质。

  窦融早听说光武帝很得民心,一直想归顺他,可惜相隔太远,无法联络。窦融想通过隗嚣联系刘秀,可隗嚣是个怀有二心的人,他怕早早地认定了君主,会对以后不利,就劝说窦融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窦融和群臣商议,群臣也是意见不一。最后,窦融还是自己做了主,投奔了刘秀。

  隗嚣原本一心想称王,可是这股雄心却被身边的人泼了冷水。隗嚣常常把自己比作周文王,总认为自己是称王称霸的料。一次,他和将领们商量着称王,立刻遭到了郑兴的反对。郑兴说,以前周文王拥有三分之二的天下仍然向商朝称臣,你现在虽然比较有威望,可是没有很高的战功和贵族的身份,贸然称王会引来杀身之祸。隗嚣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隗嚣虽然想投奔刘秀,但他又是个见风使舵的人。刘秀想让隗嚣攻打公孙述,借此来证明隗嚣对自己是否诚心诚意。隗嚣却搪塞说目前不适宜攻打西蜀。刘秀此时已经看出隗嚣是个怀有二心的人,因此对他开始冷淡。之后,刘秀又派隗嚣的好朋友去劝说他,并许诺给他高官厚禄,但他仍旧摇摆不定。后来,隗嚣听说刘永、彭宠失败了,他这才同意。

  郑兴是个孝顺的人。郑兴的父母死了,还没有安葬,郑兴便向隗嚣请求回老家安葬父母。隗嚣就给郑兴升官加薪,希望能留住他。但郑兴去意已决,他说如果隗嚣是因为不放心他,他可以将自己的家眷留在这里当人质。隗嚣不想给别人留下小器的印象,便让郑兴带着家眷一起回了老家。

  隗嚣的长子虽然已经在光武帝的手下任官了,可隗嚣并未下定决心归汉。光武帝派来歙作为使者去说服隗嚣,隗嚣不听,来歙就打算上前刺杀他。谁知隗嚣是个明眼人,起身去了内屋。隗嚣的卫士见事情不妙,就要来杀来歙,来歙却不紧不慢地拿着节杖走了。隗嚣气恼,想派人堵截来歙,旁边的王元赶紧劝隗嚣不可斩来使,以免以后引来祸患,来歙这才免于一死。

  窦融本来是隗嚣的手下,隗嚣叛汉后,窦融就与他绝交了。窦融以前非常钦佩隗嚣的高风亮节,因为隗嚣曾经在汉朝遭受危难的时候,坚守节操,坚持效忠汉朝。现在隗嚣突然叛汉,窦融十分痛心,就写信劝说隗嚣,但隗嚣哪里肯听。窦融见隗嚣实在是无可救药,就决定和隗嚣决裂,并听从光武帝的指示讨伐隗嚣。之后,窦融又把隗嚣授予他的将军印信绶带给扔了。

  马援和隗嚣曾经是同事,他不忍心看到老朋友因叛汉而惨死,为此,他到处活动。隗嚣对光武帝总是三心二意,反复无常,马援希望尽量用和平的手段将隗嚣招抚。光武帝先是让马援劝说隗嚣身边的几位将领,包括羌族的首领,以此离间他们的关系。马援又给隗嚣手下的将领杨广写信,他在信中分析了各种利害关系,言辞情真意切。可是,这封信去了杨广那里就石沉大海了。

  隗嚣手下都是一些好汉,可惜跟错了人。隗嚣的大将杨广战死后,隗嚣趋于灭亡。他的另一个大将王捷登上城楼对汉军大喊道:“我们都是为隗王宁死也不屈服的好汉,脑袋掉了不过是个碗大的疤,你们就别再痴心妄想了,赶紧停止攻城吧!我先以死明志。”说完,王捷便自杀了。

  隗嚣被汉军围困,眼看城马上就要攻下来了,可隗嚣却在关键时刻被人救了。光武帝早就嘱托过吴汉,隗嚣所在的城不容易拿下,不可逞强,最好是遣散一部分士兵。吴汉不听,硬是仗着自己人多势众,不肯遣散士兵,直到后来弹尽粮绝,逃亡者很多。而此时隗嚣的救兵突然到了,他们冲破了汉军的阵势,把隗嚣给救走了。

  光武帝御驾亲征都没有打败隗嚣,隗嚣最终是自己愤恨而死的。隗嚣叛汉后做了公孙述的手下。光武帝亲自率大军讨伐隗嚣,双方互有胜负,汉军虽占了上风,但也损失不少。隗嚣在光武帝的追讨下,日子并不好过。在又病又饿的情况下,他只能吃发了霉的粮食,心中愤恨不已,不久便死了。

  隗嚣死后,他的少子隗纯被立为王。公孙述派赵匡、田弇去协助刚被立为隗王的隗纯;而光武帝则命讨伐隗纯。可是,冯异等人和隗纯拼战了一年,并杀死了赵匡、田弇等大将,却仍没有把隗纯除掉。汉军其他将领提议撤回休整一下再战,可冯异不听,仍要坚持。可惜的是,冯异没多久就病死了。

  隗纯和他老爹隗嚣一样,也是一个“假投降派”。光武帝派人攻破了落门,隗纯无奈,只好率众将领们投降。谁知,隗纯和他老爹一样奸诈,他只是假意投降。当光武帝让隗嚣的后代前往京师以东时,隗纯与宾客们趁机逃往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光武帝为此大怒,派人把隗纯杀了。

  岑彭治军有方,很善于领兵打仗。一次,岑彭攻打浮桥,他先是用重金招募抢攻浮桥的勇士,偏将军鲁奇应募。当时风很大,鲁奇的船又是逆水而上,而且江中欑柱,船难以前行。鲁奇一面和蜀兵拼死搏斗,一面焚烧欑柱。火趁着风势烧毁了浮桥和关楼,岑彭这才顺风而进,蜀兵大乱,溺死无数。攻下浮桥后,岑彭所经过的地方一点也没有被骚扰,百姓大喜。

  来歙是一位忠臣,临死前还不忘给刘秀进忠言。蜀人见来歙率领大军势不可挡,恐惧之下派刺客刺杀,将来歙刺成重伤。来歙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赶紧召来手下嘱托后事,又写信给刘秀。信中向光武帝进言谁可重用,谁不可重用,还不让光武帝偏袒他的兄弟,要好好督查他们。写完信后,来歙拔刀自杀。光武帝看罢信,也不顾及男儿有泪不轻弹了,一时流泪不止。

  光武帝亲征公孙述,公孙述被汉军的气势吓得差点尿裤子。公孙述看光武帝亲自率领倾国之兵来了,赶紧紧密部署。可是,汉军总是出奇制胜,打得蜀军措手不及。一次,蜀军只顾前面是不是有敌人,完全没考虑自己的后面,等到岑彭率领汉军绕到蜀军的后面时,蜀军恐慌极了。公孙述更是吃惊地说,怎么这么迅速,难不成他们会飞。

  光武帝亲征公孙述势如破竹,公孙述连吃败仗。光武帝感觉公孙述已经是苟延残喘了,就写信分析利弊,企图招降公孙述。公孙述看完信只是摇头叹息,又把信给亲信们传看。公孙述的手下常少、张隆就劝他投降,他不听,并说天子不能因为国家危难而投降。最终,常少、张隆忧郁而死。

  岑彭是被暗杀的。光武帝认为公孙述已经穷途末路了,便不再亲征而班师回朝,只留下了岑彭。谁知,公孙述明里打不过汉军,就玩阴的。他派人假装成逃亡的奴仆,向岑彭投降,岑彭信以为真。可是,到了深更半夜,这名假扮的奴仆竟将岑彭刺死了。由于岑彭以前治军有方,对蜀人很好,蜀人感激他,就为他立了庙,岁时祭祀。

  公孙述算得上是一块硬骨头。尽管公孙述连吃败仗,将领们也都一个个战死了,但他还是坚决不降。可是,毕竟人心隔肚皮,做到心齐不容易,公孙述的手下有很多人都叛离他了。为此,公孙述非常残忍地诛杀了很多叛离者的家属,但仍然无法禁止人们的背叛。光武帝也是一个倔脾气,非要公孙述投降,可又下诏书招降。公孙述就是铁了心,不降。

  吴汉差点战死,是马救了他。公孙述实在没有办法打败汉军,就把自己储存的金银财宝拿了出来,用金钱当诱饵,组成了一支敢死队。延岑假装向吴汉挑战,实际却绕到了吴汉的背后突袭。没有防备的吴汉被打入水中,后来不知怎么抓了一条马尾,这才爬上岸来。吴汉不敢恋战,赶紧带兵撤退。

  公孙述是因重伤不治而亡的。不打败吴汉,公孙述誓不罢休,于是他亲自率兵作战。双方战了很久,都已疲惫不堪。吴汉不想这样耗下去,就派了数万精锐之师进攻公孙述。他自己也在混乱中被汉军的一个将领刺穿了胸口,只见血窟窿流血不止,很吓人。公孙述赶紧撤退,当晚就西去了。

  光武帝是个仁厚之君,什么时候都怕失去民心。公孙述死后,延岑献城投降。吴汉进城诛灭了公孙述全族,又杀了延岑全族,之后又烧了公孙述的宫室,解除了掠夺禁令,让兵士们纵火抢掠。光武帝知道后,悲痛不已,严厉谴责吴汉等人这样做会失去民心,成都已经投降三天了,何必乱杀无辜呢?

  光武帝推崇和平,不喜欢战争。光武帝一统天下后,知道百姓饱受战乱之苦,兵士们也需要好好休息,可皇太子偏偏是一个没有眼色的人。一次,皇太子问关于攻战的事情。光武帝一听大怒,谴责儿子说:“大人的事情,你一个毛孩子少插手,好好读你的书就行了。”太子自此以后再不敢问这种问题,大臣们也很少提及。

  在对待功臣方面,刘秀是做得最好的皇帝。将军们握有兵权,能扶植一个人,照样能推翻一个人,而刘秀对功臣的处理则做得很成功。刘秀虽然收回了功臣们的军政大权,但他能从其他方面堵上功臣们的嘴,让他们没有理由埋怨:小过失要么宽恕,要么赦免;远方朝贡的物品也常常给功臣列侯们送一些;经常告诫功臣们要自重自爱,莫要触犯法律。

  在功臣们当中,刘秀对老同学邓禹非常照顾,主要是邓禹本人很自重。邓禹的为人处世、品格修养都让人无可挑剔。邓禹家可谓是人丁兴旺,他有13个儿子。别看人家有那么多孩子,却是教养有方,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邓禹还制定了一些家法门规,以此来整顿门风。在经济上,邓禹只在自己的封邑上自给自足,绝不从事其他挣钱的门道。

  在外戚问题上,刘秀明里是打击外戚宾客,实质上是敲山震虎。西汉时外戚干政问题非常严重,因此光武帝在治理国家时非常注意。有一个叫冯衍的人,非常有才华,他曾向光武帝提过很多治国方面的建议,深得光武帝的赏识。后来,冯衍与外戚有来往,光武帝打击外戚宾客时把冯衍也抓了。虽然后来释放了,但也没有再重用他。

  外戚们知道光武帝一直在抑制他们,因此都谦退以求自保,这是有史以来比较罕见的现象。一次,光武帝想给阴兴封官,阴兴赶紧推辞,刘秀当然非常高兴。之后,光武帝又说,以前人们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嫁给王侯之家,娶媳妇也想娶一个公主,真是愚蠢至极的想法,物极必反,人应当学会知足。光武帝一直都鼓励外戚们谦退,更不允许外戚势力增长。

  光武帝对诸侯王也是非常苛刻。光武帝年间,许多诸侯王只是在光武帝建国之初得到过分封,以后再也没有得到过额外的封赏。并且,分封的疆域相对于西汉来说,缩小了很多。另外,诸侯王只有食封权,没有治民权。光武帝对诸侯王已经吝啬到了这种地步,但他还是怕出现类似西汉时的“七国之乱”。为此,光武帝严禁诸侯王私交宾客。

  光武帝很会用人,较之汉高祖有过之而无不及。光武帝治国的大法宝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深得民心。张堪曾是蜀都的太守。当年,汉军攻破成都后,张堪把城中所查出来的珠宝全部上缴了朝廷,安抚新征服的地区时,也是深得民心。离任时,张堪只穿了一件粗布衣,乘坐的马车还是断了辕的。光武帝对此人加以重用,果然为自己稳固了对占领地区的统治。

  光武帝礼贤下士、求贤若渴,他很尊崇儒士,希望能吸收更多的文人儒士们为自己所用。于是,光武帝就派“星探”遍访天下的隐士,并对他们以礼访求。在当时,人们可以经常看到有征求隐士的车辆在山林中穿梭。可是,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有的隐士愿意出山,而有的清高自傲,光武帝派去的人只能吃人家的闭门羹。

  光武帝是他先祖汉高祖的“粉丝”,以自己是汉高祖的子孙为荣。那年,在开国大典上,刘秀坐在皇帝的宝座上,庄重威严地向文武百官们宣布:我是汉高祖的第九代子孙,我以他为荣。所以,我的王朝仍然称为汉。后来,人们就把光武帝建立的王朝称为后汉,也叫东汉,因为都城是在洛阳。

  光武帝不仅是一个好皇帝,也是一个以身作则的好爸爸。光武帝把大部分时间与精力都花在了处理朝政上,还经常熬夜。太子刘庄很担心老爸的身体,就劝他注意身体,要劳逸结合。光武帝从书桌上抬起头语重心长地对太子说,孩子,作为皇帝就应该以国事为重,以天下苍生为重,不可贪图享乐与安逸。太子耳濡目染了老爸的举动,自己即位后也确实没有让老爸失望。

  光武帝对选拔官吏要求很严,他要求自己任免的官吏们必须严守法规,勤于职守。他还经常亲自考核官吏,绝对不允许有滥竽充数者。因此,光武帝选拔的官吏,基本上都是品学兼优的,“人渣”基本上没有。光武帝是不允许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汤的情况出现的。就算有,那也是后来变坏的。只要是犯法的官吏,不管是近臣还是远臣,光武帝都是严惩不贷。

  严子陵是光武帝的老同学,为了找到老同学,光武帝费尽了周折。刘秀当上皇帝后,很多同学都跑到他那里叙旧,目的是想捞点好处,只有一个同学没有来,此人正是严子陵。光武帝让人拿着严子陵的画像到处找他,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在找通缉犯呢!光武帝找了很久才找到他,可他却总是躲避。光武帝请了一次又一次,严子陵实在推诿不过,只好出山。

  光武帝虽然把严子陵的身子请出了山,可他的心还在山水之间。严子陵到了京城后,天天睡大头觉,什么也不干。一天,光武帝来了,严子陵还是躺在床上不起来。光武帝很尊重自己的老同学,不仅没有责怪他,还亲昵地摸着严子陵的肚子,并劝说他辅佐自己,可严子陵还是执意不从。

  光武帝也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一次,他让人把严子陵请到皇宫里叙旧。两人聊得很高兴,说的都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光武帝突然问严子陵自己当皇帝后有没有变化,此时的光武帝本来是希望老同学能夸他的气质和威严变了。谁知,严子陵却说,陛下比以前胖了。光武帝听后很失落,赶紧转移话题。

  严子陵差点被人诬陷而死。一次,光武帝和严子陵同睡了一张床。不过,他俩可不是“同志”,两人只是重温了一下上学的时光。睡到半夜里,严子陵翻了一个身,一只脚放到了光武帝的肚子上,但光武帝并没有在意。谁知,此事让与严子陵有嫌隙的侯霸知道了,侯霸第二天便让观天象的大臣报告说有客星侵犯帝星的征兆。光武帝大笑,就说了晚上的事情。

  严子陵到死也没有辅佐光武帝,光武帝对此很痛心。无论光武帝给严子陵多大的官职,说的多么情真意切,严子陵就是不肯接受。光武帝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放严子陵回去。严子陵回去以后,种种地,钓钓鱼,过得逍遥自在。过了几年,光武帝再次请他出山,可他还是不肯去。严子陵死时,享年80岁。

  有一个人叫周党,也是一个天天“玩潜水”的人,死活不出来冒个泡泡。光武帝听说周党肚里有些墨水,就派人去请他。周党被刘秀缠得实在无处可躲,只好出山。这一出来不打紧,周党还搞起了行为艺术,他拜见光武帝时,身上只穿着短布单衣,头上戴着树皮做的帽子。见到光武帝后,周党又是一番推辞,一再表示自己不愿做官的决心。光武帝不愿强人所难,只好放他离去。

  刘秀娶郭圣通是出于政治需要。当年,刘秀被更始帝刘玄派去收服河北。可是河北一带的刘氏宗亲对刘玄不感冒,他们拥立王郎为帝把刘秀赶跑了。刘秀逃跑时非常狼狈。幸好有个刘氏宗亲叫刘植的,是刘秀的铁杆粉丝,并带了人马投奔刘秀,刘秀这才有了落脚之地。后来,刘秀准备征讨王郎,可真定恭王刘扬有十万人马,之前已经归附了王郎,形势对刘秀很不利。但在刘植的游说下,刘扬终于决定归顺刘秀,加上刘秀后来又娶了他的外甥女郭圣通,刘扬自此真正为刘秀所用,刘秀也借刘扬的势力平定了河北。

  刘秀本来对初恋情人加发妻的阴丽华很钟情,此时突然来了一个第三者郭圣通,刘秀的感情世界便乱了。刘秀明明已经有发妻阴丽华了,可刘扬这个老东西却用淫威逼迫刘秀娶他的外甥女郭圣通。后来,刘秀发现,凭着家世、美貌以及陪嫁而来的军队,郭圣通的综合评分比阴丽华高多了,刘秀的心此时也发生了偏移。

  皇后郭圣通的老爹是个普通人,只不过她的老妈很有来头。郭圣通的老爹郭昌只是真定郡政府的一个小吏。郭昌官职不高,但是他品行不错,曾经心甘情愿地将数百万家产让给自己的异母弟弟。郭昌的这一举动,倒成了使他出名的活广告。很快,郭昌被真定恭王刘普相中,成了刘普的女婿、刘扬的妹夫。刘郡主后来为郭昌生下了儿子郭况、女儿郭圣通。

  刘秀当上皇帝不久,他的媒人、郭圣通的舅舅刘扬就谋反了。刘秀和郭圣通的婚姻纯属政治联姻,真定恭王刘扬对这场婚姻本来就不安好心,当他看见外甥女婿刘秀打下江山后,心里妒忌得要命。刘秀的江山应有他的一半。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刘扬开始密谋造反,这是刘秀怎么也想不到的。但刘扬并未成功,最终因谋反罪而被诛杀。

  郭圣通与阴丽华谁做正室、谁做小妾还真让刘秀非常为难。刘扬叛变被杀后,刘秀总算有了封阴丽华为皇后的理由。可阴丽华却拒绝了,原因是阴丽华没有给刘秀生下一儿半女,而郭圣通却为刘秀生下了刘疆。若封阴丽华为后,实难服众人。郭圣通就这样幸运地登上了皇后宝座。

  郭圣通等级在阴丽华之上,光武帝的心里总是疙疙瘩瘩的。郭圣通的皇后之位本是自己的发妻让给她的,可她却天天把头仰上了天。尤其是在封后那一天,刘秀和身着盛装的郭圣通回内宫后,阴丽华需要按照妾室的礼仪,向光武帝和皇后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对此,刘秀心里很不舒服。

  刘秀没能让自己的发妻阴丽华成为皇后,心里一直非常内疚。因此,总是想方设法地弥补自己对阴丽华的亏欠。光武帝在册封郭圣通为皇后没多久,就提出把阴丽华的娘家兄弟们统统封为侯爵。阴丽华赶紧拒绝,她认为自己如今的身份只是一个小妾,娘家兄弟们更没有做“国舅”的资格。

  阴丽华的谦让竟间接造成了她的家庭悲剧。有一年,毗邻洛阳的颍川、河贡两郡发生叛乱,从那里流窜而来的盗贼闯进了阴丽华的娘家,杀死了阴丽华的老妈邓氏和弟弟阴诉。如果阴丽华的兄弟封了侯,她的娘家就能拥有看家护院的兵士,盗贼也就没那么容易得逞了。

  刘秀对岳母邓氏很有感情。阴丽华嫁给刘秀的时候,刘秀正在当“造反派”,整天东躲西藏。这么多年,一个女婿半个儿,岳母对刘秀也是关爱有加。刘秀天天忙于征战南北,常处九死一生的险境,根本没有机会孝敬岳母。而自己当上皇帝没多久,岳母就死于非命,刘秀对此很是愧疚。

  刘秀越是感觉愧对阴丽华,就越会把责任都推到郭圣通身上。清官难断家务事,小夫妻之间的事情是谁也说不清楚的。刘秀每次看到阴丽华毕恭毕敬地给郭圣通请安,心里就非常不好受。后来,刘秀动不动就对郭圣通发火。郭圣通也不是吃素的,她不敢对刘秀发火,只好把怒气都归结到阴丽华身上,但又不宜和刘秀的爱妃闹别扭。因此,郭圣通终日都生活在痛苦中。

  郭皇后在刘秀心中的分量终究敌不过阴丽华,刘秀对郭氏也越来越冷淡。要知道,郭皇后出身高贵,不懂得压抑自谦,难以接受刘秀的冷淡对待。因此,之后只要见到刘秀,总是抱怨不断。终于,刘秀无法再忍受她的怨愤,加上心里本就偏向阴丽华,便将郭皇后废为中山王太后。

  光武帝很会玩打一棒子再给一个甜枣的伎俩。郭圣通被废后,郭圣通的弟弟郭况得到了比当初姐姐为皇后时更多的封地,还成了阳安侯;儿子郭璜还在阴丽华的安排下,迎娶了淯阳公主刘礼刘,成了驸马;郭圣通的堂哥郭竟,被封为新郪侯;堂弟郭匡,被封为发干侯;郭圣通的叔父郭梁早死,没有孩子,刘秀就封了郭梁的女婿陈茂做南侯。

  光武帝对后宫事情的处理实在让人费解。刘秀废掉了郭圣通,却没有把她打入冷宫,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况且,他又将郭圣通的皇后封号贬为“中山太后”。“太后”一般是皇帝死了之后,后妃才能得到的封号。可是,刘秀还活着呢,郭圣通怎么能称“中山太后”呢?刘秀可真是一个特别的皇帝。

  刘疆的太子之位是他主动让出来的。郭圣通被废后,虽然太子还是他,但这个位子只会让他惶恐不安。后来,刘疆就在近臣的劝说下向刘秀上书,说自己要把太子之位让出来。开始刘秀没有允许,过了几年,见刘疆仍然很坚决地表示不愿意做太子,只好答应,改封刘疆为东海王,而原来的东海王刘庄则成了新任太子。

  刘秀不能当一个完美的老公,肯定要想法当一个完美的老爸。刘疆被废后,刘秀为了进一步表明老爸和后妈的慈爱和歉意,随后又让刘疆的同母弟弟刘辅迁到了更加富饶的沛地为王,并改封郭圣通为沛太后,又升郭圣通的弟弟郭况为大鸿胪。

  郭圣通被废了,郭家却因此而升了官、发了财。光武帝把太子废了以后,觉得对不住郭圣通和自己二十几年的夫妻情分。因此,出于补偿的心理,他经常去郭况家做客,还赏赐了大量的金银绸缎。当时人们都说郭况家是个“金穴”。

  光武帝是个很重情义的人,对郭圣通的母亲也很有感情。郭圣通被废九年后,她的母亲“郭主”去世。对刘秀来说,这个岳母是在这个世界上和他有过“母子”情的最后一个老太太。况且,她还是自己的汉室宗亲,比阴丽华的母亲还要近一些。所以,刘秀用最高的礼仪为这个老岳母举行了葬礼,并以女婿的身份带着百官一起出席。

  刘秀和阴丽华都是很重感情的人,他们两个人对废后郭圣通娘家人越好,郭圣通就越感觉自己以前做的错事太多,心里就越愧疚。身体本来就不好的她,在心情的影响下也变得越来越差。后来,刘秀又扩大了废太子刘疆的疆域。郭圣通见刘秀如此厚待自己的儿子,就微笑着离开了人世。

  有一个叫刘昆的官吏,他是个很神奇的人。刘昆非常勤政爱民,但他所管辖的地区火灾频繁、老虎成患。一次,当地又发生了火灾,刘昆带领百姓一起灭火。谁知,突然天降大雨把火浇灭了。还有一次,有一群老虎带着虎仔骚扰百姓,刘昆带着猎手去打老虎。谁知,老虎看见他竟带着虎仔跑了。光武帝听说后,觉得很神奇,就把他调到了中央。

  有个叫董宣的官吏,因为执法严明,差点掉了脑袋。董宣曾找过一个叫公孙丹的人做助手,后来公孙丹杀了人,董宣就把公孙丹杀了。公孙丹的家族在当地是一霸,全家族三十多口人齐上阵为公孙丹喊冤。董宣深知公孙丹跟过王莽,很有可能和海贼勾结,查明了这一伙人的罪行后,就把他们都杀了。可董宣的上司说他滥杀无辜,要砍他的头。正要砍他的脑袋时,光武帝派来的使者及时赶到,救了他一命。

  董宣当官有政绩,治理盗贼更是有绝招。江夏一带出现了一个叫夏喜的大盗贼,堪称地方一害。光武帝知道董宣对付盗贼有绝招,就派他去治理。董宣上任后只写了一纸公文,说朝廷都知道我善于抓盗贼,所以派我来修理你们。我现在把兵也带来了,告示也发下去了,你们自己看着办吧!这一招还真灵,夏喜很快就解散了手下,投降了官府。

  董宣曾多次因得罪人而差点丢掉乌纱帽,可他从没有向恶势力认输过。光武帝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仗势杀人,被湖阳公主包庇。董宣趁湖阳公主出行时拦住了她的车,擒获并杀了奴仆。公主很生气,就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为了给姐姐挽回点面子,就让董宣给公主叩头认错。但董宣拒不低头,光武帝令人强按也不能使其俯首。光武帝很是欣赏他的刚正不阿,还赏了他30万钱。

  光武帝是在董宣死后,才知道董宣的廉洁非一般官员可比。董宣任洛阳令五年,他敢于惩治不法的豪强,豪强们还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卧虎”。董宣死后,光武帝派人去吊唁。派去的人发现董宣的尸体仅用布被子盖着,没有仆人,只有妻儿在哭,家里值钱的只有一些大麦和一辆破车。光武帝听说后,非常感动,下令以大夫的礼节厚葬他。

  光武帝带头节俭,后来在东汉蔚然成风。汉光武帝认为,人民的沉重负担,是官吏们的奢侈挥霍和官僚机构的臃肿造成的。因此,他下令精简官僚机构,提倡节俭。光武帝本人穿着朴素,从不玩赏稀世珍宝。一次,外国使者给光武帝进献了一匹千里马和一把宝剑。光武帝直接就把马送去驾鼓车,宝剑则赐给了骑士。

  光武帝是一个理财高手。他感觉郡国太多了,就下诏合并了一些郡国,这一合并为行政开支省了亿万钱。为了激发地方官吏的积极性,他还下诏上调官员们的工资。当然,光武帝是不会让自己吃亏的,他只是增加了六百石以下的官员们的工资。

  光武帝自己就曾是一个庄稼汉,自然知道农民的辛苦,所以特别善于解决农民问题。他经历过王莽的残暴统治,知道农民种地非常艰难,因此下诏废除了王莽实行的乱七八糟的法令,并颁布了自己的轻徭薄赋政策。施行后,百姓们一片欢腾。

  光武帝深知,从西汉中期以来,很多平民无以为生,大都沦为奴婢,从而形成了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针对这个问题,光武帝曾经连续六次下诏释放奴婢。而且他想得非常周到,释放的主要是那些在王莽时期就沦为奴婢的人。后来,光武帝还下诏禁止随意杀死、伤害和虐待奴婢。

  光武帝实行了一次人口普查和丈量田地,谁知竟然引起了暴乱。土地是百姓生存的根本,可从西汉中期以来,豪强们就不断兼并土地,并隐瞒不报,因为这样可以少交一些税。为了抑制豪强的势力,光武帝决定实行人口普查和“度田”政策。这直接威胁到了豪强地主们的利益,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各地纷纷发生叛乱。光武帝迫于无奈,只得取消“度田”。

  致使地方豪强地主买卖与兼并土地的罪魁祸首其实就是光武帝。光武帝刘秀原属西汉宗室,本就是豪强地主,只不过他祖上的人不会持家理财,后来没落了。刘秀称帝后,对那些为东汉建立出过力的人们都给予优待政策,在经济上保护他们的利益。后来,这些豪强地主们渐渐无法无天起来,而皇亲国戚们也开始效仿他们,慢慢就形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光武帝本人很迷信,有人劝说他,他却治人家的罪。有一年,光武帝向天下公布预言吉凶的符命之书图谶。光武帝自登基以来,认为自己的确是应验了《赤伏符》的征兆而登上帝位的,因此特别迷信符谶,还常常用符谶来解决困惑的问题。一位叫桓谭的大臣多次上书劝光武帝不要迷信符谶。光武帝大怒,指责桓谭“非圣无法”,当即就贬了桓谭的官。

  桓谭因符谶而遭罪,王梁却因符谶而升官。当年,帮助刘秀当上皇帝的《赤伏符》上有一句“王梁主卫作玄武”,刘秀当时还是一个无名小卒,对此并没有太在意。当上皇帝后,为了证明自己当皇帝确实是应验了谶语,刘秀非要把这句话中的王梁找出来。谁知,官员中确实有个叫王梁的,刘秀就提拔他做了大司空。

  大司空王梁是一个无能之辈,要不是光武帝为了替自己遮羞而罩着他,他早就掉脑袋了。王梁被刘秀认为是给他带来祥兆的人,因而受到了提拔。可是,刘秀很快就后悔了,因为王梁这个人实在是没什么本事,还非常放肆。王梁请求去修渠,可他连渠也挖不好,挖出了一条废渠。刘秀怕因为王梁的事情招人议论,便让王梁离开京城去了济南做太守。

  “糟糠之妻”一词是宋弘发明的。刘秀一心想为守寡的姐姐湖阳公主再找一个老公,可又怕自己找的人姐姐不满意,便先试探了一下,才知道其中意大司空宋弘。可宋弘是个有妇之夫,这事恐怕有些玄乎。几天后,刘秀又试探宋弘的意思。宋弘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以此拒绝娶公主为妻。

  光武帝年间,有一个大学者叫王充。王充小时候聪明过人,他的老爹看出孩子是个可塑之才,不顾家里贫困,教他读书。王充六岁时,就能给别人讲书了,人们都叫他“神童”。十几岁时,王充的爹妈都死了,他只好自己谋生。他以在富人家里教书来维持生活,同时也不忘多给自己补充“精神食粮”。王充的努力没有白费,后来他成了有名的大学者。

  大学问家王充会用眼和心“买”书。王充家里很穷,没有钱买书,王充就想了一个好办法,到书贩子的书摊上去看书。可是,看一本书太慢了。于是,王充就又想了一个办法,好好用心阅读,把书里的重要内容记下来,然后赶紧回家,把自己用心背下来的内容默写下来,这样就等于买了一本书。

  王充能言善辩,很多读书人和富二代都不服气。一次,一个富二代听说王充很有学问,就决定和王充比试一下。谁知,那个富二代在王充面前不仅没有占到上风,反而被围观的读书人们笑话了一通,只好灰溜溜地走了。自此,王充的“辩才”之名传遍了洛阳。

  王充是因为不满上司的奢侈无度而辞官的。一年,王充的家乡正在闹饥荒,很多人都饿死了,可当地的郡守官吏却天天大鱼大肉。王充实在看不过去,就跑到上司那里说理。郡守根本就看不起王充这样的穷酸书生,可又说不过他,没有等王充说完就下了逐客令。王充对此失望至极,没过多久就辞职不干了。

  光武帝的大将马援是放牧出身。马援能成为大将,离不开哥哥马况的鼓励。马援12岁时,双亲就死了,是长兄抚养他长大的。传说马援的祖先是秦国的大将赵奢,他的后代姓马是因为曾被封为“马服君”,后来就以马为姓了。马援的哥哥马况希望弟弟能够光耀门楣,所以非常支持弟弟上学,还常说马援是大器晚成。后来,马援果然当了大将军。

  马援和朱勃曾经是好朋友,可是马援当了官之后就看不起朱勃了。朱勃20岁时已是渭城宰,而马援还是平民一个。后来,马援读书不成,投身军旅,做了大将军,而朱勃还只是一个芝麻官县令。马援后来虽然还和朱勃交往,但言语中多有轻视。但朱勃却不计较这些,马援受人诽谤的时候,朱勃依旧为马援喊冤。

  马援不仅是一个常胜将军,在为官上也颇有政绩。有一年,越南北部发生了征侧、征贰姐妹叛乱。光武帝派马援前去平定。马援很快就打败了征侧两姐妹。刘秀听说后,立即封马援为新息侯。之后,马援为斩草除根,又剿灭了征侧两姐妹的余党。在征讨的过程中,马援还带领当地百姓一起修建城墙、兴建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深得当地百姓拥戴。

  “马革裹尸”一词就出自大将军马援之口。由于马援屡立战功,在和同事们一起上朝参拜光武帝的时候,马援仅居九卿之后。朝中的同事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常常巴结马援。一次,马援打了胜仗归来,亲友们都来向他祝贺。其中一个叫孟冀的,也说了几句恭维话。马援对此很不以为然,拍着胸脯说:“习武之人就应该上战场当英雄,战死了就用马革裹着尸体回去。”

  马援曾无意得罪了驸马梁松。一次,马援染上了风寒,起不了床。很多大臣都前去慰问,驸马梁松也去了。驸马看望马援时,在床边向马援行礼,而马援却躺在床上没有还礼。马援因自己和梁松父亲是好友,觉得身为长辈,无需答礼小辈;而梁松则自恃皇亲国戚的身份,十分不满马援的怠慢,自此记恨在心。

  马援在花甲之年仍请战出征,结果病死在了战场上。这一年,马援62岁。少数民族五溪蛮叛乱,马援向刘秀请战。刘秀担心他年事已高,可是他很会逞能,还专门利索地上马表演给刘秀看,刘秀见此,就同意了。谁知,马援带兵到了五溪蛮,水土不服,染上了怪病。后来,他又拖着病体指挥战斗,可惜兵败了,自己也病死了。

  马援戎马一生,立了无数战功,可在他死后,朝堂上下对他却是褒贬不一。马援以前得罪过驸马,驸马就在光武帝面前说马援的坏话,再加上朝臣们的落井下石,光武帝信以为真,就拿掉了马援的爵位。后来,马援的家人多次申诉,马援的好朋友朱勃也向光武帝上书,为马援喊冤,光武帝这才恍然大悟,但没有立即恢复马援的爵位。直到刘秀的孙子章帝时,马援才被进谥为忠成侯。

  侍御史杜诗杀了大将军萧广,光武帝不仅不怪罪他,反而赏赐了他。杜诗是个清正廉明的小官吏,萧广是一个大将军。但萧广放纵自己的士兵抢劫百姓、横征暴敛,而杜诗绝对不允许自己管辖的地盘上有这样的恶霸,就把萧广斩了。光武帝问罪时,杜诗向光武帝阐明了萧广的所作所为。光武帝很欣赏杜诗的严明,不仅让群臣向他学习,还赏赐了他。

  杜诗不仅是个好官,还是一个发明家。一次,杜诗微服到民间走访。走到一个冶铁场时,杜诗发现铁匠们冶铁不仅辛苦,而且冶出的铁质量也很差。杜诗发现附近有一条河,就想到了利用水力来冶铁。于是,杜诗召集了一些工匠,昼夜不眠地商议如何用水力冶铁。后来,大家终于想出了水排法。又经过半年的实验,才做出第一台水排。

  杜诗死后,家里穷得叮当响。有一年,光武帝正在看奏折,突然有人奏请说杜诗死了,家里不仅没有田地,也没有宅院,甚至连安葬尸体的地方也没有。光武帝为杜诗的廉洁所感动,下令赐绢千匹给杜诗的后人,还让南阳太守为杜诗操办丧事。

  卓茂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虽身为丞相,却一点架子也没有。一次,卓茂驾着车出门办事,碰到了一个长得黑黝黝的农夫。那人上来一把抓住马笼头,马受了惊,差点把卓茂掀翻在地。那个大老粗接着就指着卓茂的鼻子骂,说卓茂偷了他的马。卓茂和农夫分辩,农夫不听。卓茂见对方如此固执,就让他把马牵走了。后来,那名农夫找到了自己的马,便惭愧地把马还给了卓茂。

  卓茂曾经在更始帝刘玄手下做事,后来才“跳槽”到了刘秀那里。卓茂在刘玄手下做事的几年当中,发现刘玄实在没什么能耐,顶多只能做个官,他若做了皇帝,必定成为天下百姓的悲哀。后来,卓茂听说了刘秀的贤名,觉得这才是英主,就找了个机会投奔了刘秀。

  刘秀决定削弱相权是因为受了卓茂的启示。一次,刘秀与卓茂讨论前汉的历史。刘秀问卓茂,王莽为什么能篡汉成功?卓茂就给刘秀分析说,王莽阳奉阴违,是个标准的“形式主义者”;再者,王莽手握重权,从而使他近水楼台先得月。刘秀听后,深有感触,于是决定削弱相权,让那些危险分子没有可趁之机。

  李通这个东汉开国功臣,曾是王莽政权中的五威将军之一,但他不待见王莽的瞎折腾。王莽这个窃国贼是个自恋狂,总认为自己是个改革家,但他的改革却把国家搅成了“一盆浆糊”。李通对王莽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决定支持刘氏从事反新活动。

  刘秀决定造反时,遭到了叔父的反对,却没想到这只是叔父对他的试探。有一次,刘秀穿着战袍,带着自己刚组织起来的小团队回家,被叔父刘良看见了。刘良立刻铁青着脸说,大胆的小毛贼,竟敢造反,我要去揭发你们。刘秀赶紧上前堵住叔父的嘴,让他不要声张。谁知,刘良却坏坏地笑了。原来,他是在试探刘秀有没有匡扶汉室的决心。

  李通曾是刘秀的生死之交。刘秀造反后,李通一直跟在刘秀的身边,两个人是穿一条裤子的好兄弟。李通本人也很有才干,为东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更让人感动的是,李通一家先后有64人为东汉的建立而献出了生命,由此可见李通对刘秀的忠心。后来,刘秀为了报答李通,就把自己的妹妹宁平公主嫁给了他。

  李通帮刘秀打下江山后,很知趣地隐退了。刘秀建国以后,任命李通为大司农,地位仅次于三公。这下,李通不仅是高官,还是皇亲国戚。可是,李通是个懂得功成身退的人。他早就注意到了刘秀的变化,因为刘秀不再把重要的政务交给宰相,而是交给地位很低的人去处理。李通明白刘秀这是想削弱朝廷重臣的权力,他便借此机会顺理成章地辞官回家了。

  李通对东汉的建立功不可没,又手握重权,能得到善终实属罕见。李通向光武帝辞职后,光武帝反而越发宠爱他。隔三差五地要么赐一些粮食,要么赐一些金银珠宝。别人不明白怎么回事,李通却心知肚明。光武帝这是在补偿自己,因为他早就想削弱自己的权力了。李通去世时,刘秀还和皇后亲自去吊唁了他。

  刘秀喜欢“糊涂”的人。光武帝身边有一个大司徒叫侯霸。侯霸生前虽然是“守正奉公”,可他当了九年的大司徒,却没有值得后人称颂的政绩。但他却是光武帝时期当宰相时间最长的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光武帝并不希望手握重权的大臣有政绩,因为这样会危及到自己的地位。光武帝认为,做人还是糊涂一些好。

  光武帝有一次打猎回来晚了,竟吃了个闭门羹。刘秀本来并不爱打猎,只是有一次突然来了兴致,一直猎到半夜才回来。可这时的城门已经关上了,上东门的守门侯郅恽死活不给刘秀开门。直到后来说是皇帝,他才开门。到了第二天,郅恽又给刘秀上了一个奏折,委婉地批评了刘秀。刘秀很欣赏这个耿直的小官,还赐给了他一百匹布。

  光武帝很英明,尤其善于虚心纳谏。一次,刘秀宴请大臣们吃饭,大司空宋弘也参加了。宋弘突然发现宫室内新添了一架屏风,而且屏风上画的都是美女。刘秀贪恋美色,不时瞄屏风上的美女。宋弘看见了,就说从来没有听说过品德高尚的人好色。刘秀明白了宋弘的意思,就赶紧派人把屏风给撤了。

  刘秀能够开创东汉基业,离不开他“爱江山也爱英雄”的情怀。刘秀能打下江山,多亏了他的“云台二十八将”。这28将中有11人来自南阳,另外17人来自颍川、上谷、扶风等地。并且,刘秀延揽的英雄们也是三教九流,干什么的都有。可以说,刘秀身边的英雄们就是一个“大杂烩”。融众人之长,才能建立盖世伟业。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