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编程知识 正文

ASIC芯片设计,芯片dft设计

时间:2023-05-03 05:44:23 阅读:120688 作者:1422

对DFT -芯片测试的理解(1)第一次知识

总结——详细论述与分析

为什么要做DFT

在芯片的制造过程中,引起的物理缺陷。

DFT用于测试芯片质量并确定芯片是否处于制造过程中,存在芯片因物理制造过程而损坏的问题。 也就是说,不是检查芯片的功能是否正常,而是检查是否正确连接,例如只检查芯片的内部连接。

以前考虑的是可以直接设计功能测试脚本,如果脚本程序的执行结果正确,就可以检查芯片是否正常。 这具有无需在芯片内部插入DFT、简化设计、减少MUX等逻辑资源的优点。 但是,糟糕的是,测试脚本必须根据芯片的功能编写,测试脚本很复杂,要测试到每个逻辑点,如果测试脚本没有充分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这一点来看,由于当前的SOC设计很大,因此尝试在测试脚本中验证芯片质量比插入DFT更费时间和精力。 此外,编写的测试脚本并不保证所有逻辑点都将被测试。 因此,也需要使用DFT。

stuckatfault用于低速测试

模拟设备间相互连接的短路和断路故障,stuck-at1:pina连接1,切断信号a。 stuck-at0 :在piny中输入0,使y的输出脚始终为0。

at _ speed fault用于快速测试

路径延迟模型

扫描流程

上图对DFT有了全新的认识。 DFT是这么做的吗? 这篇博文明白,每个公司的设计方法可能不同。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文章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关键是熟悉和建立DFT思想。

在当前的理解中,首先SE=1,进入扫描模式,通过SI继续输入扫描sell确定的值(shift ),然后SE=0,切换到正常的功能模式,用PI进行期望的激励,全部但是,由于此时不能在PPO上直接观测信号,所以将PPO的值用脉冲时钟限制在扫描单元中; 最后,在SE=1时,再次切换到扫描模式,在扫描通道中每1个时钟消除扫描单元的值进行观察。 根据其结果(所有内部节点上的值),判断芯片是否有缺陷。

为了提高覆盖率,可以在某个地方添加可观测的寄存器。 结构化DFT :全扫描,Partial Scan

即席DFT:makeflip-flopsinitialize; providetestcontrolfordifficult-to-controlsignls。

atpg自动迁移参数生成

典型的DFT串Scan流在DFT之前进行DRC,在DFT插入后再次进行DRC,在检查DFT的插入后进行电路设计功能,即pre_DFT (此时所有的FF都替换为scan-FF post_DFT ) )尚未更改),此外还有RTL DRC (即RTL时的初始,此时还没有scan_FF,仍全是DFF。

对于串行扫描,对于shift register类型的电路,只需添加MUX即可,从而节省面积和时间。

DFT概述DFT增加了硬件开销,但提供了高效、经济的结构测试向量,便于在ATE中进行芯片测试。

上面说也可以进行功能测试,但是功能测试不能reuse,很难给出coverage,所以DFT :依赖于采用结构测试方法,设计实现结构的测试方法,具有通用性。 不同的芯片可以用相同的DFT方法进行测试。

synopsys工具,tetra max : atpg工具

DFT架构对于复合电路来说,故障的检测非常容易,但是对于时序电路来说,向问题点的数据传输非常困难,去电也非常困难。

扫描同步

1、扫描同步主要包括扫描复制扫描缝合两个步骤

2、扫描同步可以包含在逻辑同步中,也可以独立于逻辑同步

3、扫描同步的主要作用是把一个difficulttotestsequentialcircuit变成一个easy to test combinational circuit。

测试步骤分为两大部分。

1、序列部件:

启用扫描模式

shiftregistertest-flush test (00110011…)

shiftthroughscan-inandmeasureonscan-out

首先,使用确定的pattern组。 这个时候没有capture。 是否可以正确输出此组的pattern shift

2、组合部件

选择扫描模式; 扫描内测试模式;

forceprimaryinputvaluesandsetnormalmode

测量主输出; 设置the扫描模式

scan out,combiedwithscaninforthenextpattern

做DFT时常用的信号

扫描时钟:重置/设置

Scanenable:it is 1 in shift,when capture it is 0

扫描模式/测试模式: always1inthewholetestmode

扫描输入/扫描输出。

————————————————

这是CSDN博客的“看得见时间”原创文章,符合CC 4.0 BY-SA版权协议。 请附上原文来源的链接和本声明。

原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QQ _ 21394333/article/details/110930352

版权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处理文章:请发送邮件至 三1五14八八95#扣扣.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