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清朝统治末年的状况,清朝哪一年统治就不稳定了

时间:2024-01-06 20:00:01 阅读:727 作者:勞資靓孖

前言

进入20世纪,清政府统治危机不断、风雨飘摇,外来侵略不断升级,民变暴动迭起,南方起义运动不断冲击旧的统治秩序。清政府也开始着手变革,推行新政,实行“预备立宪”。然而枝节性的改造并不能缓解根本性的阶级矛盾,反而激起各阶层民众更强烈的反抗。全国革命的势头,在这样的形势下迅猛发展。

清朝统治末年的状况,清朝哪一年统治就不稳定了-第1张

清王朝的统治危机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侵略者用坚船利炮打开清廷封闭已久的王朝门户。随着中国战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清政府背负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1900年八国联军进军北京,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本利合计9.8亿两,每年需要摊付赔偿额达2900万两。一方面是巨额的战争赔款,另一方面是猛增的军费开支,仅就当时袁世凯的北洋六镇军费而言,就需要各省摊派320万两。

除此之外,对于海军的建设,也需要各省分摊海军开办费283.5万两。由于清朝政府的赔款与大量的军费,造成了财政上的开支恶性膨胀。到1911年时,清朝政府在财政上的赤字累计高达3.76亿两。

巨大的经济负担,清政府选择以增加赋税的方式解决。各种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尤其是以直隶地区作为京畿重地,赋税更加的繁重,这其中包括了田税、旗租、厘金、省内公债、牙税、军费警费、徭役、胥吏中饱等繁重税目。

清朝统治末年的状况,清朝哪一年统治就不稳定了-第2张

“田赋之暗增加于旧者,已不啻二、三倍。”兵差的出现,让人民更加痛苦。“需索无厌,追比甚于催租”,以至于“闾阎被累,十室九空”。百姓为赋税所累甚重,已至水深火热之境。

滦州位于燕山南麓滦河西岸,自然条件优渥,农业兴盛,曾是冀东富庶之地,在县志中多有记载滦州的富庶之景。而在清朝末年的滦州,却丝毫没有富庶的景象。滦州粮仓之谷,“仓谷不是变卖挪用,便是充作军饷。堂堂一州,颗粒无备”,加之天灾频发,据县志记载,自1871-1911年间,滦州自然灾害达45次之多。其中水灾达19次之多,地震,旱灾,蝗灾,瘟疫频发。

“夏大旱,麦多枯死”、“大疫,人死甚重”、“大雨雹,形如鸡卵。”严重的灾祸导致农业歉收,缺粮问题更加明显。当时的滦州已经严重的缺粮,县志上就这样记载到“农民其食皆以粥,粟不春而碎之以煮,谓之破米粥,甚至每杂糠杂食之。”农民面临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进入工矿企业的工人的情况也不甚乐观。

开平煤矿工人每天工作时长达16个小时之多,而工资只有1吊多。而宣统年间,大量白银流入,导致银贵钱贱,且铸币越发单薄,物价也上涨,因而一吊钱的购买力实在有限。当时的滦州其实是当时全国形势的一个缩影,原本富庶的,且是交通要道的滦州尚是如此,由此可以看到当时的全国景象。

鲍威尔在他的著作《1895—1912年中国军事力量的兴起》中提到:“清朝统治的最后三年,人们看到一个无能的政权正在绝望的力图阻止历史的潮流;这也是一个世纪以来政治腐朽、经济衰退、财政困窘、人口过剩等无法解决的难题累积而成的。水旱饥荒、自然灾害这类皇朝将亡的不祥之兆也不断出现。

清朝统治末年的状况,清朝哪一年统治就不稳定了-第3张

外国的侵凌加上日益加剧的内部问题,带来了帝制的末日。”当时的中国,政府无能,民不聊生,饱受屈辱。在这种情形之下,无数仁人志士开始寻求救国存亡之道,一场大的社会革命正在酝酿之中。

反清斗争不断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清政府的统治已经越来越不得人心,各类反抗清政府统治的活动频发。

自1901到1910年,全国自发的反清斗争达到1000次,仅1910年就达到了266次。滦州所在的冀东地区,各种民间的抵抗清廷运动层出不穷。义和团被镇压后,遵化义和团领袖邱德顺、赵振等隐匿卢龙、遵化一带,聚众千人、大旗不倒。滦州东邻昌黎县自我组织联庄会,目的在于抵制均摊赔款。

清朝统治末年的状况,清朝哪一年统治就不稳定了-第4张

热河马贼长期在迁安、卢龙地区活动,专门抢掠官府,次数甚多。宣统三年,滦州北邻迁安知县与县自治会董事胡某赴冷口稽查户口,索取供应,又以摊派自治费为名,勒令村民缴纳捐款,各村村民群起反抗,将董事家中门窗器皿捣毁一空。

在清王朝的腐败统治下,残酷的统治让人民生活不堪重负,很多老百姓扯旗上山当了土匪。据滦州县志记载,“国家多事,地方不宁;频年丧乱,盗匪满山”。

原为安定之地的滦州,也慢慢成为“乱州”。反清运动的兴起,也使官府对于人民的控制力逐渐减弱,民众的思想也日益开化。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