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知识 正文

最美秋天来了你知道为什么,秋天享受阳光的最佳时间

时间:2024-04-21 14:00:01 阅读:308 作者:酒灼喉

今天,济南,久违的阳光出来了,虽然气温有点低,但是天空很蓝!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拍到的天空照片。

最美秋天来了你知道为什么,秋天享受阳光的最佳时间-第1张

最美秋天来了你知道为什么,秋天享受阳光的最佳时间-第2张

最美秋天来了你知道为什么,秋天享受阳光的最佳时间-第3张

秋天,拥有无数个美好的形容词,“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年有四季,为何只有秋天有如此鲜明的特征呢?它的背后有何天气原理?

为什么秋天会“秋高气爽”?

一叶落知天下秋。都说“秋高气爽”,那秋天的天气到底为什么“秋高气爽”呢?

“秋高气爽”一词可一分为二,先说“秋高”,秋日的天空总让人觉得深邃高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因为经过夏天雨季的洗礼之后,空气中的颗粒物沉降效果明显,大气中的尘埃杂质微粒大为减少,使大气透明度大大提高。秋季大气中像尘埃等较粗的微粒减少,使得天空散射较长波长的光的能力变小,所以天空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的比例就相对较多,便会出现天高云淡的景象。

二是因为夏季过后,南方暖气流减弱,大陆上气压在由低值系统向高值系统转变;而高空副热带高压的南撤往往缓于地面高值系统南移,所以往往使高低空同受高气压控制,使整个大气皆表现为下沉运动,故而少雨多晴,天高云淡。

三是秋天作为夏天到冬天的过渡季节,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形势进入季节性调整,副热带高压开始南撤,暖湿气流减弱。对于高层大气来说,由于高空天气系统的移动速度相对滞后于地面的系统,所以这个时候北方地区的高空基本上还处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在“上暖下冷”的双重高压控制下,盛行的下沉气流大大抑制了降水的可能性,因而极易出现碧空万里的天气。

最美秋天来了你知道为什么,秋天享受阳光的最佳时间-第4张

再说“气爽”,秋天空气清新、天气凉爽,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

第一,由于白天碧空万里,夜晚的天空又无云层遮盖,地面上的热量可以自由散放。再加之入秋后,日短夜长,白天吸收的太阳热量小于夜晚散放的热量,于是地面的温度就逐渐降低下来。但因为降低得还不多,所以始凉未寒,气温宜人。

第二,人类的呼吸依赖肺内气压和外界大气压通过呼吸肌的伸缩产生压力差。假如外界气压变低,那么人们在呼吸时会感觉费力,有“闷”的感觉。秋季处在高气压控制下,自然会有神清气爽之感了。

天上的云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秋日的天空又蓝又透彻,还经常漂浮着大朵的白云,可云朵那么大,它是怎样浮在空中的呢?其实,是有一股神秘的力量把它们托住了!嗯?你问我是什么神秘力量?听好啦,它的名字叫作热·空·气!

秋季为什么是一年中气候变化最大的季节?

秋季是一年中气候变化最大的季节。从立秋到霜降,气候从热到寒,从湿到燥,几乎跨了夏、秋、冬三个季节,体现了气象的变化。

秋,是收获的季节。立秋节气中秋风初起,气温开始降低,但降得很少。黄河中下游地区节气平均气温26.0℃,仍是盛夏阶段。实际上我国东部绝大部分地区立秋节气仍在过夏天,即实际上“立秋”而秋仍未立。这是因为二十四节气是按天文方法划分出来的四季等长,但是气象学中的四季却是冬夏长而春秋短,因此立春和立秋便只能分别落在冬季和夏季的尾部。黄河中下游地区真正进入气象学中秋季的时间是9月上旬,白露节气。

最美秋天来了你知道为什么,秋天享受阳光的最佳时间-第5张

秋天虽好,但是这三个地方千万别“秋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百病不生”,但是“秋冻”并非完全不保暖。专家提醒,脖子、腰肾、脚踝这三个部位应“重点保护”,做好保暖工作。因为这三个部位均处于人体阳气运输的主要通道上,且肌肉较少、血管丰富,是主要的生理支撑点,一旦受寒,便会引起相关部位的疾患。暖颈,寒凉让颈椎病雪上加霜;暖腰,先天之本,喜暖怕寒;暖脚,寒邪生于足下。

最美秋天来了你知道为什么,秋天享受阳光的最佳时间-第6张

秋季过敏“爆发” 做好四点尽享秋高气爽

秋季过敏主要攻击呼吸系统,超过一半的人秋季过敏的症状会体现在鼻腔(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有时伴有流眼泪、眼睛痒,和感冒的症状差不多。部分患者会因哮喘严重发作需急诊治疗,从而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部分合并水果和蔬菜过敏的花粉症患者甚至会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导致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

皮肤过敏也常常出现。秋季阳光虽好,但紫外线仍较强,加上秋季气温骤降,空气中水分减少,缺水会让肌肤会出现紧绷、粗糙、易脱皮的现象。加上冷暖空气频繁交替,皮肤腺功能受影响,从而导致皮肤出现过敏。

秋季本应是最怡人的时节,但许多人会出现鼻炎、哮喘、皮肤干痒等过敏症状,无法尽情享受这份秋高气爽的舒适。

我们该如何预防?

一、远离过敏原;二、注意防寒 ;三、加强身体锻炼;四、家居环境保持整洁。

祝大家尽享醉美秋日!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赵曼 综合中国天气网、新华网、人民网等)

版权声明:该问答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犯您版权权利请告知 cpumjj@hotmail.com,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